1. 人文紀實用什么鏡頭
一是AF-A模式對焦,開啟人臉識別(我現(xiàn)在拍攝人文題材使用索尼A7M3或R3),快門優(yōu)先,一般不采用光圈優(yōu)先,這一點與人像攝影有別。理由是人文攝影需要帶環(huán)境,要求有一定的景深,同時因為現(xiàn)場光線千變?nèi)f化,如果使用A檔,抓拍速度便無法保證,成功率會大大降低。另外,使用S檔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通過快門速度的控制,可以拍出具有動態(tài)的片子。ISO設為自動就好。還有,為了突出主體,大多數(shù)情況下,曝光補償設為-0.3。
二是采用盲拍。人文攝影在有的地方會被拒絕,比如藏區(qū)和伊斯蘭國家,我在摩洛哥就遇到過。在這種情況下,盲拍就是必須的。盲拍最好使用35定或16-35廣變,拍攝模式設為A檔,光圈設為f/5.6,對焦模式仍然設為AF-A。如果距離感比較強的攝影者,對焦模式建議采用MF,手動估焦。因為光圈開得比較小,又是廣角鏡頭,景深會比較大。舉個栗子,主體距離3米,估焦大致2-4米都能獲得清晰的影像。還有,盲拍的話,最好使用靜音拍攝。
2. 人文紀實攝影技巧
你好!回答如下
精細來分,人文攝影屬于紀實攝影的一種,或者說最重要的一種。
人文攝影,即拍攝對象于時代具有可提煉的文化意義,或拍攝對象本身具有人文價值。
而紀實攝影強調(diào)記錄,對于當下,現(xiàn)時代具有意義或可以提煉價值的拍攝。
從這個角度說,紀實攝影,即人文攝影。一切拍攝對象都可以提煉文化意義。
紀實攝影等于人文攝影,強化其價值內(nèi)涵。人文攝影等于紀實攝影,擴大其范疇。
所以,紀實,重于客觀拍攝。人文,重于主觀提煉。
而事實上,客觀拍攝離不開主觀判斷,主觀提煉同樣是拍攝者與觀看者的共同結(jié)果。
所以,人文和紀實通常放在一起叫人文紀實攝影。它們共同的交叉點主要在于,強調(diào)拍攝當下具有時代性的客觀存在。
3. 拍人文紀實的鏡頭
拍人文紀實,首先應確定這次的主題是什么,然后圍繞著這次的主題去發(fā)掘出能充分體現(xiàn)人文氣息的畫面,進而展現(xiàn)故事感,讓人能從照片中感受到生活的意義
4. 人文紀實拍攝
50mm
尼康官方樣張
50mm的鏡頭的視角對攝影初學者來說會非常友好,因為這個焦段的畫面透視感會更加接近人眼所觀察到的效果,更利于我們進行構(gòu)圖。同時,50mm還提供了一定的虛化效果,可以利用淺景深突出畫面主題。在進行街頭拍攝時,很多新手不太敢靠近陌生人進行拍攝,此時50mm的焦段就可以讓我們與被攝者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以此提高拍攝的成功率。
尼克爾 Z 50mm f/1.8 S
對于50mm焦段的鏡頭來說,尼克爾 Z 50mm f/1.8 S是不錯的選擇,該款鏡頭實現(xiàn)了較高的分辨率,在整個畫面內(nèi)可提供銳利的細節(jié)再現(xiàn)。此外,采用能夠減少鬼影和眩光的納米結(jié)晶涂層,幫助攝影師在背光情況下也能輕松拍攝。
35mm
尼康官方樣張
相對50mm焦段的鏡頭而言,35mm的鏡頭視角會更廣,能夠容納更多的景物。在紀實街拍題材的創(chuàng)作中,可以利用這一特點讓更多元素融入畫面中,提高畫面的氛圍感。雖然在相同光圈下景深比50mm焦段的鏡頭略深,但在一些的拍攝場景中,即使光圈全開,也能夠帶來相對寬廣的景深以記錄背景,為拍攝主題代入更多的故事性。需要注意的是,更多的景物元素一般會帶來了更復雜的畫面結(jié)構(gòu),這對構(gòu)圖技巧有著一定的要求。
尼克爾 Z 35mm f/1.8 S
如果您更中意35mm焦段,那么尼克爾 Z 35mm f/1.8 S或許是您不錯的選擇。該鏡頭是一只能夠提供良好渲染效果的大光圈廣角鏡頭,適合多種拍攝場景。同時,該鏡頭在包括近距離在內(nèi)的整個拍攝范圍內(nèi),可提供良好的成像性能。而且,還實現(xiàn)了準確、快速的自動對焦控制。采用大功率步進馬達實現(xiàn)安靜準確的自動對焦控制。
對紀實人文題材而言,35mm與50mm并無伯仲之分,更多的是您習慣使用怎樣的焦段進行拍攝。如果您正在尋找一只鏡頭進行紀實人文題材的拍攝,不妨嘗試一下文中推薦的鏡頭,找到適合您的焦段。
5. 人文紀實攝影最好的鏡頭
人文鏡頭最佳的就是35定焦了,35定焦成為人文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