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產古董相機
20年的相機已經是古董了,現(xiàn)在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了。
2. 老古董相機
古董相機雖然有固定的收藏群體,但人員較少,并不是收藏的熱門品種。
也沒有固定的專題交易市場,各地收藏市場都有零星的古董相機出售。價格也不算太高。衡量價格的標準是產品的生產年代、生產工藝和品牌價值,以及在相機歷史上有沒有代表性等。相對而言,國外早期的古董相機價格如德國、美國產的相機,比國內產的古董相機價格好一些,但成交很有限。國內的早期紅梅、長城等120相機價格不過幾百元。萊卡等進口牌子會貴不少。更多的古董相機是有價無市,很難賣到滿意的價格,偶爾的高價出現(xiàn)在國外的拍賣會,但那種價格是瞬間爭價,不能代表普遍的市場價格。如果樓主有相機打算出售,可以先到各地較大型的古玩店鋪咨詢相關相機的價格,進行衡量對比。北京潘家園有店鋪專營古董相機,建議去看一下。無摘抄,全部是個人介入收藏二十年的體會,希望對提問的哥們有所幫助。不是收藏的熱門品種,3. 古董國產老相機
中國最早使用照相機的人,一是清皇朝皇親國戚,二是京、津、滬、杭、寧波、廣州等口岸城市的第一代照像館人,有外國人辦、有國人自己辦的,也有“中外合資”辦的。但在歷史上研究針孔成像原理,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墨經”上曾有論述。北宋財相,文學、數(shù)學、天文學、醫(yī)學等領域有卓越成就的科學家沈括就有詳細論述。(1031年~1095年)58歲后過隱居生活,晚年在夢溪園創(chuàng)作“夢溪筆談”。1985年沈括墓址在余杭安溪鄉(xiāng)下溪彎村太平塢發(fā)現(xiàn)時,我們父子有幸參予了墓址發(fā)現(xiàn)的攝影工作,后在深圳特區(qū)報《青年晚報》上發(fā)表。
我們的古人前赴后繼地在研究針孔成像原理,也就是照相機原理。當世界發(fā)明了照相機,就很快能掌握,使用照相機,1903年清朝皇宮里裕勛齡就給慈禧拍過照,當然也給皇帝、太后其他皇親國戚拍過照,有些照片雖過了100多年,至今在收藏品市場還流傳很廣,當然是些翻拍的“老照片”,這些是清皇朝皇親國戚們最早玩的相機,而老百姓當然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見了望遠鏡還叫千里眼,當然玩不上照相機了。但京、津、滬、寧、杭等口岸城市洋人一到達,并且開起了照像館、寫真館——攝影術傳入中國是法國公布達蓋爾攝影術的第二年——1840年,鴉片戰(zhàn)爭起隨著傳教、經商、辦醫(yī)、軍事侵略等多種途徑攝影術傳入中國了。1844年兩廣總督兼五口通商大臣耆英在澳門與法國進行商談時,作為禮儀、曾向英、美、意、葡四國官員贈送他的肖像照片。
攝影術傳入中國,首先在香港、廣東,繼之是上海、寧波、杭州等東南沿海城市、香港的賴阿芳、廣東的鄒佰奇、上海的羅文佑、杭州“二我軒”等等,值得一提的是:鄒佰奇(1819~1869)自制照相機和工具曾撰寫《格術補》《攝影之器記》、羅元佑19世紀50年代起在上海開照像館,當年是上海最有名職業(yè)攝影師。賴阿芳19世紀50年代起在香港開照像館,當年是香港第一流攝影師。重要的是1844年鄒佰奇制成了中國第一架照相機并用于攝影。
在我們了解最早使用照相機的人和事之后,為我們搞古董相機收藏指了個方向。濕板相機、干板相機——中國早期使用的相機應該在香港、澳門、廣州、上海、寧波、杭州、北京、天津一帶,當時的量很少很少,如杭州高氏相機收藏館最早的兩件藏品就是從這 些地方得來的(見高氏藏館百臺珍品錄)。
全世界公認攝影是法國L·達蓋爾發(fā)明的。1839年8月19日法國向全世界宣布。L·達蓋爾全名是路易·雅克·芒代·達蓋爾。1787年出生—1851年去世。他是一位風景畫家,專業(yè)畫舞臺背景,當時風景畫、繪畫時流行一種工具——暗箱。暗箱的作用:風景物透過鏡頭進入暗箱中的45O反光鏡再反射到位于暗箱上方的磨砂玻璃上,再在磨砂玻璃上鋪上畫布作畫。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fā)現(xiàn)昨天留在暗箱上的畫布隱約有樹影已留在畫布上,就產生用什么方法把暗箱玻璃上的影像留在畫布上,達蓋爾獲悉J·N尼埃普斯也在作這方面試驗,而此時J·N尼埃普斯已年過六十,已覺得財力、精力、物力力不從心,才同意和L· 達蓋爾合作。1829年12月4日簽訂了十年合作協(xié)議,雙方公布各自研究成果,以求互相幫助、取長補短,雙方同意以雙方的名義公布研究成果,并平分利益。
J·N尼普埃斯的住地夏?。–haion)與L·達蓋爾簽訂協(xié)議,當即拿出了他的詳細制作方法,并做了示范,L·達蓋爾卻沒有拿出什么東西,所以,有人懷疑,在此前,L·達蓋爾還沒有試驗出成果。協(xié)議簽訂后,雙方各自進行試驗再也沒有見面。1833年J·N尼普埃斯逝世,由他的兒子I·尼普埃斯繼承協(xié)議的合作關系,遺憾的是I·尼普埃斯不想做什么試驗,所以只剩下L·達蓋爾一人獨自探索了。
1837年,L·達蓋爾又經過了八年的探索,終于成功地拍攝出一幅自然光下的靜物片。1839年8月19日世界攝影史第一頁揭開了面紗——法國科學院和美術學會召開一個盛大的會議,會上宣布了這一重大發(fā)明——暗箱十 達蓋爾攝影法(感光板)便拍攝成了正像的照片。
所以說世界上第一臺相機及感光、沖洗、定影的方法是L·達蓋爾發(fā)明的。
4. 國產古董相機價值排名
濕版相機在二手古董相機交易渠道可以買到。濕版相機因鏡頭技術與成像方式落后,只有收藏價值,滿足懷舊的情懷,沒有實用價值。
5. 國產古董相機排行榜
前者是古董機器,與后者差了三年。沒有可比性。相機買新不買舊。就是后者也最好購買后續(xù)機型。
6. 古董相機值錢嗎
最好放在插電式的干燥箱,且濕度調節(jié)為35%-40%為宜,因為若濕度太高,容易產生霉菌,如果濕度太低,又會造成潤滑油干結,真皮和橡膠的老化。如果放在密封箱,加干燥劑,也有必要放上濕度計進行濕度的監(jiān)視。
7. 國產古董相機推薦
賓得K1000相機:賓得K1000相機于1976年推出,是賓得 K系列35mm單反相機中的簡易款,其特征是取消了景深和自拍功能。內置中央重點測光。該相機手動對焦、手動曝光控制以及機械快門控制,最高快門速度為1/1000秒,機身重量為610g。K1000相機的堅固耐用性、便攜性以及平價性也非常適合初級攝影師。
8. 值得收藏的古董相機
海鷗120雙鏡頭相機由于目前存量較大,價格基本在千元左右。
跟大家分享一篇有關老牌海鷗相機收藏價格一般是多少,相信小伙伴們對這個話題應該也很關注吧,我也收集到了有關老牌海鷗相機,產于1964年的一個老品牌相機,在當時肩負著復興民族相機工業(yè)、重振經典國貨品牌的歷史使命?;蛟S在 現(xiàn)代 人看來這個相機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fā)展,已經很少人使用這種相機,大多數(shù)都是用手機或者更高級的相機。
但是對于收藏家或者對海鷗相機有著特殊感情的人來說,能夠收藏一臺海鷗相機是十分榮幸的事情。
價格針對不同的型號和不同的成色而不同。海鷗相機單反相機早期點的,品相好的在1000左右吧,品相差的在300-500左右。海鷗相機單反相機后期的,品相好的在600左右吧,品相差的在300-500左右。海鷗相機雙反相機早期的,品相好的在1500-2000左右吧,品相差的在400-1000左右。海鷗出過幾款紀念版的,價格不好估計,有的可以達萬元。希望作為大家參考。
9. 古董相機收藏與鑒賞
價值最高的古董相機是那些品牌? 世界上價值最高的古董相機數(shù)量還真不少,一般來說古董相機的價值包含:品牌、產地、數(shù)量、年代、工藝、品相、款式……及人文內涵等等因素。如1840~1860年達蓋爾濕板相機(滑箱式相機)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德國空軍偵察用的信鴿相機。1948年日本可裝女人絲襪吊帶上的間諜相機(吉尼斯大全上最小的相機);1893年愛迪生助手威兼?迪克森設計的懷表相機;1944年柯達公司生產二戰(zhàn)中美軍諜報人員使用過火柴盒相機;1899年德國生產偵察用立體相機;1886年德國生產的裝在背心鈕扣上從鈕扣眼露出的鈕扣相機;1880年英國P?MAGER生產望遠鏡型相機;1890年比利時ARMAND LEDOCTE桃花芯木的限量干板相機;1904年柯達公司生產使用123新型膠片、金屬鍍金的外拍相機;1890年美國紐約生產“格馬”翻拍干板相機;這些相機似乎臺臺上萬美元,甚至幾十萬也談不上到頂了。古董相機的價值從低到高,幅度相當寬,少則數(shù)百元一臺,多則幾十萬,是世空見慣的事,這也給古董相機收藏愛好者留下廣闊的想像空間,也給我們尋尋覓覓播下了希望的種子?!坝俣贿_,功到自然成”古董相機收藏完全是這樣,尋找最有價值的古董相機也是這樣,曾經有這樣一件事:十多年前,我在相機收藏館整理藏品,一位老先生提著一只大旅行包問我“您是不是高氏相機收藏館高老先生”我說:“是呀,有什么事需要我?guī)椭??”結果呢,這位七十多歲的香港老人,專程來杭,為的是了卻他父親的一個心愿――把一臺破爛不堪的木質老相機轉讓給我,我一看心都快蹦出來,英國滑箱式相機一捆木板,二只鍍金的英國銅鏡頭,鏡頭中間有條隙縫插一黑紙板,紙板中心有手工剪的小孔――光圈的鼻祖,這是臺珍品中的極品,我立馬把老伴、兒子叫來,把當時銀行存款全部取出加上現(xiàn)金才湊足貳萬元,老先生留給我們了貳仟元,說我“對相機已入迷入癡了,但日子還要過……”還說“我找到真主人了……”我高興得兩個晚上睡不著覺,十多年后的今天看這臺相機,它的價值何止幾萬?就是拿二十萬我也不會轉讓。這正應了“踏破鐵鞋無處覓,得來全不費功夫”一句古話。而這類相機就是收藏價值最高的相機。 中國攝影報、中國收藏雜志曾刊登我們的撰稿“當年80元,今朝成絕品”。 當年八十元相機 今朝成稀世絕品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捷克斯洛伐克是社會主義大家庭中一個小國,但卻是工業(yè)國,所以生產照相機,放大機等照相器材。中國在五十年代初進口相機來源主要是前蘇聯(lián)的相機和前東德的相機,捷克斯洛伐克生產的照相機,本身產量不高,所以只有很少量出口到中國,以120雙鏡頭反光相機fidret為主。捷克唯一仿“萊卡”相機――奧比瑪OPEMA,出口到中國,在當時僅僅是幾百臺而已,比“萊卡”的數(shù)量要少得多,所以我們在相機收藏圈里也難得一見。其珍稀程度可見一斑。 杭州高氏相機收藏館歷經三代人,七十多年收藏歷史,館長高繼生已有四十年相機收藏歷史,一共收藏了中外一千多臺相機,卻沒有另一臺能達到五位同號11111或者是55555,看來世界各國對汽車,相機號碼的同位還是非常在意的。這臺相機是1971年,高繼生當時在杭州鋼鐵廠參加高爐上料自動化技革小組,去上海買荷重傳感器零部件時,在上?;春B芬慌f貨店買進,價格是80元,是他全月總收入的二倍。至于它現(xiàn)在的收藏價值,普通“奧比瑪”相機市場商店從未見過,96年我只在“上海相機收藏研究會成立展”的珍品中有一臺但不出售,而五位同號的“奧比瑪”因為是珍品中的絕品,任何拍賣會上未露過臉,價值也就無從談起了。對相機收藏,我們的經驗,盛名之下,其實難符,炒作得沸沸洋洋的中外名機,經過一次再一次的炒作,價位可能已經超過價值。有兩年我搞證券分析,經常寫股評文章,深得體會―歷經多次炒作的股票喊聲欲聾贊聲一片時風險也就最大了。而名不見經傳,有題材、內容、業(yè)績又好的原始股才是投資人真正應該關注的黑馬?;剡^來我們再分折這臺奧比瑪相機: 2002年北京一次古董相機拍賣會上,紅旗2O也只拍到2萬元。2003年12月19日上海照相婚紗城,上海市相機鑒定委員會,上海市相機收藏研究會,上海黃浦拍賣行,四家單位聯(lián)手舉辦的拍賣會:東風三頭三背套機無人舉牌;紅旗20+90mm/F2頭,起拍價22000元,拍賣結果22000元;上海58Ⅰ起拍價4200元,拍賣結果4300元;蔡司?康太福來克斯135雙鏡頭反光相機拍賣結果14000元。綜上所述,經過近十年古董相機收藏拍賣實踐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抄作得多的古董相機并不一定是收藏價值最高的相機,如東風、紅旗、上海58Ⅰ幾次拍賣會情況看,升值潛力不大,甚至下降,而呼聲并不高的上海58Ⅱ卻在成倍的加價,96年滬上買一臺上海58Ⅱ,400~600元,而最高拍賣價已近2000元,八年里漲了四、五倍,假設96年買一臺紅旗或東風的錢2-4萬元,買了上海58Ⅱ,500元/臺,可以買40臺到80臺。2003年紅旗、東風價格維持不變,40-80臺上海58Ⅱ轉讓出則是8萬和16萬了。所以說現(xiàn)在的古董相機收藏人是更明智、理性了,更會算帳了。 中國第一批相機生產廠家是大躍進前后(1956年-1959年)興建的,共有七家,他們的主要產品是: 北京照相機廠生產:“大來”、“長虹”、“天壇”、“長城“等。 天津照相機廠生產:“幸?!薄ⅰ捌咭弧?、“晨光”、“東方”等。 上海照相機廠生產:“上海”、“海鷗”、“紅旗”、“東風”等。 廣州照相機廠生產:“五羊”、“廣州”、“珠江”。 哈爾濱照相機廠生產:“熊貓”、“孔雀”。 杭州照相機廠生產:“西湖”。 南京電影機械廠生產:“紫荊山”。 中國第二批照相機生產廠家1965年-1969年出現(xiàn): 兵工部重慶照相機廠生產:“華鎣相機”。 江西光儀廠生產:“鳳凰”相機。 中國第三批照相機生產廠家出現(xiàn)生1973年-1975年,共十家: 常州照相機廠生產:“紅梅”。 無錫照相機廠生產:“太湖”。 武漢照相機廠生產:“友誼”。 青島照相機廠生產:“青島”。 福州照相機廠生產:“風光”。 鄭州照相機廠生產:“華中”。 哈爾濱電表廠生產:“孔雀”。 丹東照相機廠生產:“牡丹”。 蘇州照相機廠生產:“虎丘”。 無錫光學儀表廠生產:“湖光”。 據資料顯示1957年-1982年這二十五年里我國累計生產照相機374.18萬臺,這就是我國早期生產照相機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