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單反相機主要由哪兩部分組成
首先我們來看看光學取景器。
光學取景器中包括旁軸平視式和單鏡頭反光同軸式兩種取景方式
還有電子取景方式(現(xiàn)在是液晶方式)
2. 單反相機包括哪些部分
首先,你這個問題現(xiàn)在已經不是問題,因為尼康的D90單反相機就已經有錄像功能了第二,為什么過去的單反相機沒有錄像功能呢?主要是兩個原因:
1、錄像時,CCD或CMOS要長時間受光照射,這會使它的暗流電流增大,結果是使接下來馬上進行的照片攝影中所拍的照片的噪點增多,這對于視畫質為第一要求的單反相機來說是不可接受的2、單反相機采用的是TTL對焦系統(tǒng),這個對焦系統(tǒng)的光線來源是由相機中的反光板反射過去的。在攝像時,反光板必須翻起來讓光線直達CCD或CMOS,這樣單反相機就失去了連續(xù)對焦功能,這顯然是在攝像不不允許的?,F(xiàn)在的D90為什么可以做到錄像功能,顯然是改進了上述兩點。
第一是CCD的改進能有效地抵制噪點,二是采用了兩套對焦系統(tǒng),用一套專門來完成攝像時對焦。所以有了這個功能。單反機在原先人們的概念中是”專業(yè)化“的,而專業(yè)化的東西在功能上通常是”專門化“的或”單一化“的。D90加入攝像功能后,不是還有許多人都些持批評和否定態(tài)度嗎?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也許多一項功能總比少一項好,但你得為這項功能買單呀。
3. 單反相機主要由什么組成
光化學材料時代,一般是銀鹽,比如溴化銀,紙基上面涂乳膠?! ?shù)碼相機的感光材料是光電管,CCD或cmos,也是一種硅基的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光線照射后通過光電管的電流產生變化,記錄電流變化然后顯示出來成像。
4. 單反相機的基本結構包括
數(shù)碼后背又稱數(shù)碼機背,由圖像傳感器和數(shù)字處理系統(tǒng)等部分組成,與普通數(shù)碼相機相比,數(shù)碼后背最大的不同在于沒有鏡頭及快門等結構,只有加附于其他傳統(tǒng)相機機身上才能拍攝使用的裝置。 數(shù)碼后背主要附加在中畫幅相機或大畫幅相機上使用,使原本使用膠片的相機也可以進行數(shù)字化拍攝。與單反數(shù)碼相機和便攜式數(shù)碼相機相比,加用數(shù)碼后背的相機體積大,靈活性相對較差,價格高,但像素水平往往非常高,圖像傳感器的面積也非常大,成像效果驚人,這類產品主要運用在要求苛刻的商業(yè)攝影及廣告攝影方面。 5、6千萬像素是有的,還有高達8千萬像素的,價格一般在數(shù)萬至數(shù)十萬元。
5. 單反相機的組成
1952年,日本賓得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臺裝備了“快速復位反光板”的相機Asahiflex,在取景和對焦的時候,這臺相機的反光板將從鏡頭中進入的光線反射到相機頂部的取景器中;當按下快門的時候,反光板會自動向上彈起,于是成像光線就落在了膠片上,曝光完畢,反光板將立即返回原位。但此時還沒有引入五棱鏡,因而攝影師在毛玻璃取景器上看到的是一個左右顛倒的圖像。為了讓取景器中看到的不是左右顛倒的影響,1957年,賓得又率先推出了第一臺裝備了五棱鏡的相機Asahi Pentax。于是,世界上第一臺同時結合了“放光板”和“五棱鏡”的相機問世了,這種相機被稱為“單鏡頭反光式取景相機”,簡稱為“單反”。
6. 單反相機的組成部分不包括以下哪一個
單反相機(不論膠片單反相機和相碼單反相機)都是由:可更換相機鏡頭丶反光鏡丶焦平快門(處在焦平面的機械快門)丶五棱鏡光學取景器,膠片單反相機使膠卷曝光,數(shù)碼單反相機使用感光元件(cmos)曝光。由于單反相機取景對焦是同一通道拍攝時可見畫像與相機成像吻合度高,是正真的專業(yè)相機。
7. 單反相機由幾部分組成
答:照相機的鏡頭是由一組透鏡組成的,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它是根據(jù)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中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原理工作的。來自物體上的光經過照相機的鏡頭后在膠片形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現(xiàn)代照相機用一種光電荷耦合器代替膠片,更方便儲存物體的像。
8. 單反相機各部分的名稱和作用
單反相機鏡頭的數(shù)字代表鏡頭的焦段。
以“AF-S NIKKOR 18-55mm1:3.5-5.6G ED”這個型號來作為例子講解:
AF-S:是指適用于AF-S尺寸感光元件數(shù)碼單反相機的自動對焦鏡頭。(代表具有鏡頭超聲波對焦馬達,能夠更安靜快速地完成對焦)
NIKKOR:品牌名稱。
18-55mm:鏡頭是變焦鏡頭,鏡頭焦段相當于35MM相機是18MM~55MM。
35mm相機:之所以叫35mm相機是因為相機用的是寬度為35mm的電影膠卷。(35mm膠片的尺寸是36 x 24mm)
后來將這種電影膠卷專門裝在暗盒出售,稱呼135膠卷,所以35mm相機又叫135相機。
1:3.5-5.6:這個鏡頭的最大光圈值是1:3.5~1:5.6 就是在18MM焦段的最大光圈值是F3.5,在55MM焦段的最大光圈值是F5.6。
G:鏡頭馬達驅動對焦,沒有手動調節(jié)光圈環(huán)。
ED:在鏡頭組有ED低色散鏡片。
第一種是廣角鏡頭。本意義上的廣角鏡頭是指的焦距在35mm以下的鏡頭,比如28mm、24mm甚至是16mm的鏡頭。一般來說,24mm以下的鏡頭都稱為超廣角鏡頭了。鏡頭的焦距要乘以1.5或者1.6,所以,對于這類單反來說,16mm的才能算超廣角鏡頭。
第二種就是標準鏡頭。一般來說,焦距是50mm或者85mm。50mm的鏡頭視角跟人眼最接近,但也只能因為如此,想用好標頭很難,因為它不像超廣角或者微距鏡頭那樣,能拍出人眼無法感受到的畫面。85mm的鏡頭則一般是人像鏡頭。
第三種就是中長焦鏡頭,一般是100mm或者135mm。其中100mm的鏡頭一般是微距鏡頭,135mm的鏡頭也是人像鏡頭,只不過側重于半身人像,而85mm更側重于全身的人像。
9. 單反相機由哪些部分組成
單反相機貴是因為它的組成元件貴、制作工藝要求也高、而且很多部件是從別的國家購進的。
數(shù)碼單反相機就是單鏡頭反光數(shù)碼照相機,英文縮寫是SLR(Single Lens Reflex),該技術就是在膠片平面的前面以45°角安裝了一片反光鏡,反光鏡的上方依次有毛玻璃、五棱鏡目鏡等,五棱鏡將實像光線多次反射改變光路,將影像其送至目鏡,使觀景窗中所看到的影像和膠片上永遠一樣,也使取景范圍和實際拍攝范圍基本上一致。這種棱鏡的獨到設計使得攝影者可以從取景器中直接觀察到通過鏡頭的影像,這種獨到設計也是單反價格居高的原因之一。
使用電子取景器EVF的機型,也歸入單反類,但一般加注“類似”,或注明是EVF取景,如奧林巴斯C-2100UZ、富士Finepix 6900等。 在單反數(shù)碼相機的工作系統(tǒng)中,光線透過鏡頭到達反光鏡后,折射到上面的對焦屏并結成影像,透過接目鏡和五棱鏡,我們可以在觀景窗中看到外面的景物。與此相對的,一般數(shù)碼相機只能通過LCD屏或者電子取景器(EVF)看到所拍攝的影像。顯然直接看到的影像比通過處理看到的影像更利于拍攝,所以不比數(shù)碼相機,單反的價格會更高一些。
單反數(shù)碼相機有兩個主要特點,一是可以交換不同規(guī)格的鏡頭,這是單反相機天生的優(yōu)點,是普通數(shù)碼相機不能比擬的。二是通過攝影鏡頭取景。大多數(shù)相同卡口的傳統(tǒng)相機鏡頭在數(shù)碼單反相機上同樣可以使用。數(shù)碼單反相機價格相對于普通家用數(shù)碼相機要貴一些,單反相機更適合專業(yè)人士和攝影愛好者使用。大部分單反相機的機身和鏡頭是分別銷售的,有時候鏡頭甚至比機身還要再貴一些。
另外,現(xiàn)在單反數(shù)碼相機都定位于數(shù)碼相機中的高端產品。撇開鏡頭部分來說,以機身而言,單反造價成本較高的第一個在于成像系統(tǒng), 一個在于取景系統(tǒng),成像系統(tǒng)里面,對于圖像處理部分(感光元件+圖像處理器)屬于比較高,單占據(jù)的比例較小,取景部分,在于五棱鏡和反光板,特別是五棱鏡,對于研磨的技術極度嚴格,而且,單反的的好壞這一塊占據(jù)很大的分數(shù)。另外一點使得單反的成本昂貴的原因在于,尖端技術都源自國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