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單反使用介紹
單反的使用方法如下:
1:插入電池,這個是最基本的操作了,你新買的相機里,有電池盒,摳開,并裝入到相機里:
2:插入存儲卡,在相機的側面,插入存儲卡,這個是傻瓜式的操作,基本上沒有太大的難度:
3:安裝鏡頭,把鏡頭的白色或者紅色和相機上的對應的標志對準,然后,向右扭動鏡頭,就可以安裝好鏡頭了:
4:把鏡頭的對焦模式調節(jié)到af上,af是自動對焦,mf是手動對焦,關于這兩個的區(qū)別,以后再講,這里,如果你想試試新買回來的相機的話,還是,把它調到af上吧:
5:把電源開關設置為on,這個是開關,然后把模式轉盤設置為A+(場景智能自動),這個是所有的模式都是自動的,不用你來設置的:
6:打開液晶顯示屏,設置日期和時間,這個時候,你需要看看你的相機的時間,然后,看看基本的顯示屏的內容:
7:對焦被攝體,把你的相機對著需要拍攝的物體,然后,半按快門,進行對焦:
8:拍攝照片,完全按下快門,拍攝好照片
9:查看照片,照片拍好了,查看的時候,按下相機的最下面的顯示按鈕,進行查看剛剛拍攝的照片。
2. 單反的簡單使用方法
第一步 把開機鍵撥到ON位置
3. 單反使用基礎
曾經和同事說,3句話就能講明白單反的使用。這句話確實吹牛皮,3句話要是能說明白,相機生產商就不必要寫厚厚的使用指南了。
不過,如果在技術上能夠快速上手單反相機,也就是幾句話的事兒,懂得相機成像的要素,使用任何單反都會易如反掌,最多不過試錯5分鐘。
單反為什么叫做單反相機,根本不需要理解,只需要知道單反相機是區(qū)別于傻瓜相機和手機相機的專業(yè)相機,不論是微單、單電,都可以換鏡頭,用不同的鏡頭帶來不同的攝影效果。這也就是意味著,鏡頭決定成像。
1,鏡頭結構特別復雜,是一個世紀以來的材料學、光學、化學的產物。不過,再厲害也是對人眼睛的模仿。人的瞳孔就是鏡頭的光圈,眼睛的焦點,就是鏡頭的焦點。我們的眼睛會自動對焦,相機的鏡頭在機身的控制下,輕輕一按也會自動對焦(也有手動對焦鏡頭,需要手動去擰),而焦距可以直接理解為視野,焦距越小,視野越寬,焦距越大,視野越窄。這很容易理解,下面重點要說光圈。
·光圈
光線強的時候,人的瞳孔會縮小,反之光線弱的時候瞳孔會放大。否則就會看不清楚。瞳孔縮小減弱進光量,瞳孔放大增加進光量。
另外,遠眺的時候,人的瞳孔會縮小,看近處物體的時候,瞳孔也會放大,這是因為瞳孔縮小可以更好的實現(xiàn)對遠處物體的對焦,瞳孔發(fā)放則更好的實現(xiàn)近處物體的對焦。
光圈和瞳孔作用是一樣的,光線強的情況下,我們要調小光圈(標示的數值大,一般為3.5以上),以防止光線過強造成的過曝,光線弱的情況下,我們要調大光圈(標示的數值小,一般為1.2~2.8),增加進光量,在弱光下看的更清晰。
也就是說:光圈越大,進光量也越多,適合呈現(xiàn)近處物體,光圈越小,進光量越少,適合呈現(xiàn)遠處物體。
記錄成像效果的介質,早期是膠片,需要沖洗印刷才能出來相片,而現(xiàn)在是感光元件,也叫CMOS或CCD,CCD因為技術落后,已被廠商棄用,目前主流單反都使用CMOS感光元件。感光元件的大小以及性能,決定了對鏡頭成像的還原精確度。感光元件面積越大,成像質量越好。感光元件最大單反相機,是中畫幅相機,賓得645Z和哈蘇生產過,全畫幅相機是如今的主流專業(yè)相機,感光元件面積基本是傳統(tǒng)標準膠卷大小,APS-C畫幅相機是中端單反和入門級單反配置,面積是全畫幅的一半多點。再小的就是早期的微單,3/4英寸,還有長焦相機和卡片機。
感光元件CMOS的ISO(感光度)很重要,一般來說感光元件的iSO越大,感光能力就越粗糙,對光的還原也就越不夠精細。所以拍照的時候,ISO的調整要根據光線情況判斷,同時還要根據感光元件的性能。
也就是說:如果四周光線強,則調低ISO,如果光線差,可考慮用閃光燈或高ISO(以相機最高ISO的一半為最高值,目前的單反相機可以調到12800左右,也就是說,最高調至6400,再高噪點就出現(xiàn)了)。
·快門
快門是時間維度,感光元件感受光線,是需要一定時間的,時間越長,相應從鏡頭進入感光元件的光量就越多,反之越少。但是這個世界是變動著的,相機也會因為人的抖動而變得不穩(wěn),于是曝光的時間段內,光線就可能發(fā)生變動,結果就是照片模糊了。
也就是說:光線弱的地方,適當增加快門時間,光線差的地方,適當減少快門時間。
鏡頭上都會寫著焦距、光圈,這個鏡頭上18-50mm代表焦距,1:3.5~5.8代表光圈范圍
2,那么上述三點,是不是都需要在拍照中進行調整呢?
答案當然是不需要。光圈、快門、ISO的調整可以根據你想要的結果而調整。當然,這一定是在單反的硬件限制范圍內進行調整,以下列舉常見的幾種情況。
近處人像或物體:使用光圈模式,調成大光圈,以虛化背景,讓背景干凈。
遠處風景:使用光圈模式,調成小光圈(6以上),讓遠景更為銳利。
夜拍:如果光線條件差,鏡頭的光圈又小,那就只能調高iso或調慢快門速度。除非你拿上三腳架,且追求長曝光效果,否則普通鏡頭或相機是難以在夜拍下拍出好照片的。
快門時間長,車燈就成了一條線
拍野生動物:一般來說野生動物距離人教遠,所以要用小光圈+長焦距,快門速度要快(可能需要高iso),這些長焦鏡頭需要另外購置。拍星空:拍星空和拍月亮是完全不同的,因為星空是全景,亮度低,但是月亮是局部,很明亮,所以拍星空的時候,需要廣角鏡頭,配合大光圈,在低ISO下用較慢的快門速度拍攝,這樣有浩瀚之感。
拍月亮:月亮本身很明亮,如果快門速度慢,就看不到月球表面的細節(jié),因此需要用小光圈加較快的快門速度。
回頭開頭的那句話——鏡頭決定成像,這樣可能就更容易理解。
超廣角成像
3,你用普通的狗頭(焦距為18mm-55mm,光圈最大3.5),毫不懷疑,弱光拍攝基本沒戲,光圈太小,調高ISO或降低快門速度,都會讓畫質不堪入目。
定焦鏡頭適合拍人像,因為光圈足夠大,對近處物體細節(jié)還原好,也不需要高ISO提升畫質。
長焦鏡頭適合拍遠處物體,因為焦距夠長,即便光圈不大,也有很強的虛化效果。
廣角鏡頭適合拍風景,因為焦距很短,可容納的視野寬,能看到人眼看不到的景象。
4,單反相機一般有這樣幾種模式:全自動模式、光圈優(yōu)先、快門優(yōu)先、全手動模式。
全自動模式:無需手動調整,直接上手。但不一定是你想要的結果。
光圈優(yōu)先模式:可調整光圈,快門根據光圈自動調整。
快門優(yōu)先模式:可調整快門,光圈根據快門數值自動調整。
全自動模式:可以調整快門、光圈兩個數值,完全的自定義。
至于ISO,在任何模式下都可以調,因為ISO的性能跟感光元件相關,將相片存成RAW格式,則可以事后調整。
5,玩相機要敢于實驗,光給了自然界無數的可能,同樣你也可以用相機為視覺提供多種可能,無所謂對錯。
需要注意的是:
·在沒有任何物理濾鏡防護的時候,切勿將單反對著刺眼的太陽拍照。
·一定要有整理圖片的習慣,否則你很快就會喪失對攝影的興趣。
4. 單反使用技巧
相信大家經常能夠看到一些瀑布或山泉的照片,給人一種絲綢般的柔滑效果。感覺特別神奇,因為在我們眼里完全看不到這種景象啊。其實這就是充分利用了單反相機的特性而產生的一種場面,原理并不復雜,只能算一種攝影技巧而已。下面我來介紹一下具體的操作方法。
1,單反與手機拍照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可以調整光圈與快門。尤其對于快門,在拍攝瀑布的絲滑效果時至關重要,先要對水流的速度進行目測,水流越快,快門也相對快些,反之同理。但一般情況下,我感覺可以從0.5秒開始嘗試,根據絲滑的效果,進行具體的調整。盡管時間越長,絲滑效果越明顯,但也要注意尺度,否則完全變成深稠狀,反而失去了美感。
2,對于光圈的設置,在這時候主要是考慮光線的強弱,而非景深。因為低速快門值,必須通過小光圈來控制進光量,從而保證兩者的匹配,才能產生絲滑的瀑布照片。
3,有些時候,光線會非常強烈,即便光圈開至最小,依然會產生過曝,這時候就需要使用減光鏡才能有效控制光線的攝入,支持較長的快門時間,來獲得理想的慢門作品。
4,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相機的穩(wěn)定性,拍絲滑感的快門值,僅靠手持是絕對不行的,三角架是最好的選擇。如果實在沒有,也一定要借助較為平坦結實的位置來固定相機。
以上幾點就是拍出瀑布絲滑感的一些具體操作方法,怎么樣?很簡單吧?相信你已經掌握了,那就早點拿上你的相機,去拍攝美麗絲滑的瀑布或山泉吧。
我是行攝日月,每天都會更新旅游攝影的相關圖文,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那是對我最大的鼓勵與幫助,讓我們一起通過照片,去分享生活中的美好鏡頭。
5. 單反簡單使用
1.相機從包裝里拆出來,鏡頭是獨立的,先把鏡頭通過卡口觸電裝上去,輕輕轉一圈,聽到咔的一聲說明安裝上了。
2.然后打開電池卡槽,把鋰電池按照正確的安裝方法,裝進去。也聽到咔的一聲。
3.打開記憶存儲卡槽,把sd卡裝進去,也是聽到咔的一聲。
4.旋轉開機按鈕,從OFF旋轉到ON。
5.拿下鏡頭蓋,將相機的鏡頭伸出來,以后不用的時候,也記得第一時間蓋上,保護好鏡頭。
6.接著選擇自己喜歡的模式,就可以拍攝自己喜歡的照片了。拓展資料數碼相機,英文全稱:DigitalStillCamera(DSC),簡稱:DigitalCamera(DC),是數碼照相機的簡稱,又名:數字式相機。數碼相機,是一種利用電子傳感器把光學影像轉換成電子數據的照相機。按用途分為:單反相機,微單相機,卡片相機,長焦相機和家用相機等。數碼相機與普通照相機在膠卷上靠溴化銀的化學變化來記錄圖像的原理不同,數字相機的傳感器是一種光感應式的電荷耦合器件(CCD)或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在圖像傳輸到計算機以前,通常會先儲存在數碼存儲設備中(通常是使用閃存;軟磁盤與可重復擦寫光盤(CD-RW)已很少用于數字相機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