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文拍攝最好的鏡頭
哈蘇XCD 90mm|人像攝影的理想選擇。
Gyeonlee;哈蘇X1D + XCD 90 作為被偏愛的人像鏡頭,XCD 90 的視界里,以自然的邊緣過度,勾勒出虛實交織的夢幻畫面,除了人像,也可勝任旅行、風光、人文等拍攝場景。
這款90mm 鏡頭焦距既接近人眼視角的平實,又避免了長焦鏡頭的強烈壓縮感,能夠保留畫面的真實性,均衡地營造出自然而獨具韻味的肖像作品氛圍,因此在人像攝影領域備受青睞。
2. 人文紀實攝影最好的鏡頭
人文鏡頭最佳的就是35定焦了,35定焦成為人文鏡頭
3. 人文拍攝最好的鏡頭索尼黑卡10M4評測
索尼黑卡RX10M4內(nèi)置約 2010 萬像素 1英寸Exmor RS CMOS 傳感器和 BIONZ X 影像處理器,配合DRAM芯片和新增的前端LSI,在24mm-600mm焦段內(nèi)的全感光度范圍內(nèi)均可實現(xiàn)清晰銳利的畫質(zhì)。
4. 人文攝影拍什么
人文攝影到底應該怎么拍?
器材選擇
人文攝影的一大特質(zhì)在于真實、自然,捕捉到的瞬間往往動人且直達人心。每個人都對鏡頭有抗拒心理,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與拍攝對象建立聯(lián)系,捕捉最精彩的瞬間是最好的選擇。
而對于鏡頭的選擇,鏡頭的對焦速度以及焦段,決定你能否在短時間抓取你最想要的瞬間,稍微慢一點,就會事與愿違,并且不會有第二次機會。35mm 常被稱為“人文之眼”,也被人文攝影者所鐘愛的經(jīng)典人文焦段。
而關于長焦,長焦距望遠拍攝,可以遠離人物主體,獲得更自然的畫面。
鏡頭的捕捉能力——什么畫面值得拍?
如果說風光攝影、人像攝影的重點是攝影技術的表現(xiàn),那么人文攝影的重點則是敏銳的捕捉能力,對畫面的把握。與其說是對畫面的把握,不如說是對看似普通的生活景象充滿新奇感。
這里說的捕捉能力,并不僅僅指使用相機抓拍的手疾眼快,更主要的是善于發(fā)現(xiàn)能夠表達和傳遞某種信息的畫面,并迅速和果斷地進行拍攝——無論這個畫面?zhèn)鬟f的是一種具象的生活狀態(tài),還是更深層的思考,總之是言之有物的。
客觀還原別嫌亂——不刻意丑化,也不刻意美化
簡潔就是美。那為什么要拍?理由很簡單:因為它們反映了一個地方原生的生活狀態(tài),它就是這樣亂,我干嘛要掩飾真實?
真實記錄就是一種美。
真實記錄,不能刻意丑化,但也不能刻意美化。所以,人文攝影也是紀實類攝影,這種題材接近新聞攝影,它不是以“美”作為評價標準的。如果硬要往“美”上靠,那么,真實就是美。
尊重拍攝對象——不招致反感,也可提前溝通
有些地方的宗教儀式是不方便拍照的,有些人也不喜歡被拍照。當遇到明確的不準拍攝的警告時,便不能強行拍照。
大部分寺廟的殿內(nèi)都不準許拍照,信徒們參與的一些宗教活動,即使在非宗教場所(比如在大昭寺外磕頭的信徒),也比較反感被拍攝,特別是一些上年紀的人。
5. 拍人文紀實的鏡頭
應該說人文攝影,什么鏡頭都是可以拍攝的,沒有什么根本性的限制。你有什么鏡頭,就可以用什么鏡頭,來拍攝人文作品。
不過,在人文攝影的理論研究方面,新聞記者的新聞攝影拍攝實踐中,有一種刻意的鏡頭35焦段情節(jié),拍攝的畫面感,前一步50標準鏡頭的視角畫面,退一步24廣角畫面,使用35鏡頭更加游刃有余一些,久而久之,在攝影圈中就有了35焦段,人文攝影頭的說法。有了24—70變焦鏡頭后,人文攝影,使用這個鏡頭的就十分了。
6. 拍人文推薦什么相機
徠卡M型相機是全手動對焦,連拍張數(shù)很少,如果使用單反相機習慣了的人可能會覺得燥得不行,不像其他數(shù)碼相機,將轉(zhuǎn)盤撥到P或A檔就掃射。Leica相機有獨特的脾氣,每一臺徠卡都有自己的靈魂,需要使用者去配合它的步調(diào)。
過去被自動對焦寵壞,用徠卡一開始會不習慣,但這反而會讓人慢下來,對所處的環(huán)境更加有意識地去感覺。我會更需要知道手上這部有著古怪個性的相機、光圈、快門、ISO、對焦,讓我完全掌控這個工具,而不是完全靠它幫我完成攝影師該做的工作。
7. 人文拍攝最好的鏡頭有哪些
家用拍照買佳能5D4,鏡頭我肯定推薦24-105啊。如果購買這個套機,價格也是很合適的。24-105多棒的焦段,覆蓋家用最常用的焦段。24拍風光的和大場景,35,50都是很經(jīng)典的人文鏡頭,105拍人像和一些局部風景。
F4的光圈在家用也夠了,配合105的焦段,背景虛化能力也可以的。作為小三元鏡頭之一,當年我使用佳能相機的時候,24-105就是我最常用的掛機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