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單反與微單
微單是電子取景器,單反是光學取景器。
同級別相機微單體積小,單反體積大。
微單耗電量大于單反耗電量。
微單電子快門,單反機械快門。
微單成像原理:反光鏡是一面固定的半透鏡,取景光路經(jīng)半透鏡反射(部分光線)進入取景窗,拍攝時按下快門,透過半透鏡的部分光線通過快門進入暗室,使電子傳感器感光,形成影像數(shù)據(jù)。
單反成像原理:光線進入鏡頭后,光線由反光鏡向上反射90度,進入五棱鏡,最后到達取景窗,在取景窗中看到的是正立的景物,取景、構圖很方便;按下快門的瞬間,反光鏡彈起,光線通過打開的快門進入相機暗室,照射在感光材料上,使感光材料曝光。
2. 微單數(shù)碼相機
微單和全畫幅是兩種不同范疇的概念,沒有直接可比性。
微單是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的一種,只是它的“個頭”比傳統(tǒng)單反相機要小很多,相機廠商都同時開發(fā)了專門適配微單相機的“縮小版”鏡頭,當然通過卡口適配器它也能用傳統(tǒng)單反相機的鏡頭。 現(xiàn)在,許多微單相機的性能已經(jīng)達到同級別單反相機的水平。 比如尼康最高端的微單Z7,據(jù)測試其性能已與尼康最新的高端單反D850相當,而且它們的價格也非常接近。 微單已成為單反相機發(fā)展的趨勢; 當然市面上陸續(xù)出現(xiàn)了不少性能優(yōu)秀的無反相機(相機內沒有五菱鏡和反光板),這也是數(shù)碼相機進化的一個方向。
“全畫幅”是數(shù)碼相機光學傳感器尺寸的概念。 與膠片記錄影像不同,數(shù)碼相機采集圖像信息是通過電子感光元件完成的。
3. 微單與單反
微單和單反各有千秋。區(qū)別如下:
1 、價格
一部同檔次的單反跟微單反相機來分,專業(yè)單反絕對比專業(yè)微單要貴的很多很多,這個不用質疑??梢哉f同一個價格,單反的檔次造價肯定比微單反的要貴一些。因為內部結構材料影響著。
2 、體積、重量
單反的重量決定于相機的檔次,低端單反往往采用半鋁合金或者塑料材質的外殼,質量上會輕一點;而高端單反通常采用了鋁合金機身,質量更為可靠也使得相機重量常常超過1kg。
微單一般采用塑料材質,質量較輕,易于攜帶,當然這也是建立在沒有攜帶那么多鏡頭的基礎上。
3 、外觀
單反一直是保持著比較結實、穩(wěn)重、也比較威武的外觀,造型比較根深蒂固。
而微單反造型、款式、顏色都注入了一定的現(xiàn)代風,可以說是一種藝術跟科技一體化的商業(yè)產(chǎn)品。
4 、鏡頭
單反的發(fā)展由來已久,其鏡頭數(shù)量遠大于年輕的微單。不過,微單可以通過轉接環(huán)來連接單反的鏡頭,這樣的話,就喪失了追求輕便的初衷了。
5 、反光板
單反,跟微單之間,字面的意思中,可以覺察的到,單反比微單多了一個 “反”字,而這個反,就是反光板的含義。而微單是沒有反光板的。
4. 買單反還是微單
選微單
微單相機在對焦的速度上照比單反稍微有一定的差距,但畢竟我們不是專門拍攝諸如體育攝影和戶外廣告等專業(yè)領域的照片,如果你專拍這方便題材的照片,我還是建議選擇專業(yè)的單反相機。但如果定義在街拍和旅游以及生活中的隨拍,那么微單便是不二之選。
現(xiàn)在的微單相機在自身的技術設計上已經(jīng)非常成熟,單反該具備的微單幾乎都有,再加上它的便攜式,已經(jīng)是越來越多專業(yè)攝影師的必選機器。
5. 單反與微單相機的區(qū)別
微單:我們可以看作是一個同時具有卡片機的外觀和接近單反的畫質的便攜式DC
單反:我們可以看作是一個大型的具有優(yōu)秀畫質的相機根據(jù)目前的發(fā)展情況來看, 在消費級領域, 微單大有一舉取代單反的趨勢。 有個公司在幾年前曾經(jīng)對消費群體做了一個調查, 問題是“為什么你不選擇購買單反” 得到的回答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條:1. 單反太大2. 單反太重3. 鏡頭太貴4. 單反太專業(yè),不會用也就是簡單成為:大,重, 貴, 難, 這四個字。于是這家公司根據(jù)調查的結果調整了自己的方向,在2010年推出了一個傻瓜式的操控,便宜的價格,小巧的機身的可換鏡頭相機,并且取得了全球消費者的認可,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這家公司是索尼,推出的相機是NEX3和NEX5, 或許你聽說過, 呵呵。NEX5在去年剛推出的那會兒,居然還發(fā)生了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并且一機難求。
呵呵,跑題了!下面就簡單說一下微單和單反的區(qū)別……現(xiàn)在我們能買得起的微單相機并不多, 分別是松下GF1,GF2,奧林巴斯EPL1,索尼NEX3. NEX5等,奧巴的可能有遺漏,不好意思記不太清楚了。
微單相比于單反最主要的區(qū)別有以下幾條
1. 沒有反光板。單反之所以有個反字, 就是因為它有一個反光板在里面,用途在于反射透過鏡頭的光線,一部分到人眼用來取景,也就是我們看到的圖像,另一部分反射到相位對焦單元,用來對焦。而微單取消了反光板, 這樣也就意味著沒有光線的反射了,所以我們無法直接通過鏡頭看到景物,要么另外開一個取景窗,要么就采取像數(shù)碼DC那樣的取景方式,通過LCD取景。另外微單目前還沒有相位對焦單元。
2. 對焦性能。微單的對焦方式不是相位對焦, 而是反差對焦。對焦速度上相比于相位對焦會比較慢,不過正在改進,目前的對焦速度已經(jīng)有很大的提升了。
3. 畫質。微單由于沒有反光板, 所以機身可以做的很薄,比如索尼的NEX系列的法蘭距(就是卡口到CMOS的距離)僅有18mm,而索尼的單反的法蘭距則是44.5mm,薄型的機身讓便攜性大大增加,但是我和一大群人在色影無忌專業(yè)論壇進行過激烈的辯論, 就是法蘭距變薄了,也就相當于入射光線投射到CMOS的時候在邊緣角度會變大,這樣會影響到成像,根據(jù)現(xiàn)有的CMOS的設計方案而言, 垂直入射的光線的效果是最好的。也就是說法蘭距變小之后微單的畫質到底有沒有下降,這個我們討論的非常激烈,目前仍然得不出一個很有說服力的結論。不過入射光線的角度越小越好這個是沒錯的, 所以我們姑且認為微單的畫質比起單反會有所不如吧。
4. 操控性。單反的操控性很強大,就在于單反的機身按鈕很多,以及兩個撥輪。微單由于機身變小了,所以無法放置更多的按鍵,按鍵的布局也不如單反那么讓人感覺舒服, 所以操控性上微單有所不如。
5. 鏡頭的兼容性。微單的強大之處在于由于法蘭距變小了,可以讓一大堆的老鏡頭重獲新生。只要加個轉接環(huán)就行。比如NEX的法蘭距是18mm,賓得鏡頭的法蘭距是45.5mm,只要在NEX的前方安裝一個厚度為27.5mm的轉接環(huán),那么NEX就能使用賓得的鏡頭。賓得的手動頭是非常有名的,于是微單的出現(xiàn)拯救了大量的老鏡頭。微單之所以熱賣就在于它強大的轉接性能,而單反由于本身法蘭距就很大了,基本上無法安裝轉接環(huán)的。
6. 便攜性。這個毋庸置疑了,我能隨便把一個單點揣兜兒里,而單反,我只能抗著了, 呵呵。
7. 重量。很多人會忽視這個問題,我也一樣。但是我之所以重視這個問題就在于我扛著我的單反上了一次富士山。當時的背包大概重8公斤,其中有3公斤就是我的單反以及附件!上到山頂?shù)臅r候實在是沒力氣了。出門旅游,有個輕便的小相機更加重要啊,所以MM的話選擇微單吧!
6. 單反與微單的區(qū)別
主要區(qū)別:
一是單反與微單的定義不同,單反的全稱是單鏡頭反光相機,所謂單鏡頭即指攝影曝光光路和取景光路都由一個鏡頭來完成;而反光則是指反光取景。微單其實就是單電,和單反不同,其采用了電子取景,優(yōu)點是輕便易攜帶。
二是鏡頭數(shù)量不同,單反的發(fā)展由來已久,其鏡頭數(shù)量遠大于年輕的微單。不過,微單可以通過轉接環(huán)來連接單反的鏡頭,這樣的話,就喪失了追求輕便的初衷了。
三是市場定位不同,微單的市場定位是給普通用戶來使用,輕便易攜帶,功能簡單易操作,可滿足大多數(shù)人的日常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