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2mm鏡頭適合拍什么
方法/步驟
1/7分步閱讀
一定要使用小光圈
幾乎所有的鏡頭,在最大光圈下,畫質(zhì)都不是特別好,所以我們要收光圈進行拍攝,我的個人經(jīng)驗,拍攝風光時,光圈在F8到F16會比較好,要注意的是,過小的光圈會帶來光圈衍射,讓照片不那么銳利,所以一般而言,最小的光圈用到F16就足夠了,最好保持在F8到F11之間。光圈還影響到了景深,我們都知道,大光圈會讓照片有些地方模糊,有些地方清晰,那么我們使用小光圈進行拍攝,這樣照片就從遠到近都比較清晰了。
2/7
ISO越低越好
絕大多數(shù)相機的最低感光度都是100,當然也有D810這種最低感光度是64的,使用最低的感光度進行拍攝,會讓畫質(zhì)清晰,不會產(chǎn)生明顯噪點,一般進行風光攝影師,我們都會考慮使用最低的感光度進行拍攝。
另外,我個人不推薦使用擴展感光度(大多數(shù)相機的ISO可以擴展到50),就我個人拍攝經(jīng)驗來看,ISO50拍攝的效果并不理想。如果說有例外,那么拍攝銀河是我們就需要比較高的感光度了,因為在夜晚,光線很差,我們可能需要ISO1600 ISO3200進行銀河的拍攝,但是同樣的道理,感光度越低越好,我嘗試過ISO200 ISO400拍攝銀河,效果也還是不錯的,要根據(jù)具體環(huán)境來選擇你的ISO。
3/7
使用三腳架
既然使用了小光圈和低ISO,我們的快門速度就會慢下來,手持拍攝萬一糊片了怎么辦?所以建議大家使用三腳架進行拍攝,一個穩(wěn)定的三腳架可以讓你的照片更加清楚!國產(chǎn)的腳架推薦百諾和思銳,一步到位推薦捷信的腳架。
4/7
用好水平儀
絕大多數(shù)相機都帶有水平儀的功能,很多三腳架也有水平儀。我們?yōu)槭裁匆欢ㄗ屜鄼C水平呢,因為在拍攝地平線的時候,如果歪了,你會覺得很難受,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讓照片里的地平線水平,這樣看起來才舒服嘛!
5/7
準確使用對焦
雖然我們使用的小光圈讓景深不在那么淺,但是對焦依然是很重要的。拍攝風光時,我建議打開相機中的實時取景功能,放大十倍,手動進行對焦,這是最穩(wěn)妥的方案。那么我們對哪里進行對焦呢?可能有朋友知道超焦距這個概念,但這有點復雜,憑我的經(jīng)驗,我建議大家對著照片里某個不太近也不太遠的物體進行對焦,或者說對著照片三分之一處進行對焦。這是一個適合懶人的辦法,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適
6/7
讓建筑垂直于地面
我看過很多很多朋友拍的照片,在使用超廣角拍攝時,建筑物都傾斜了,向中間靠攏,這是超廣角帶來的透視形變。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拍攝建筑物的時候最好讓建筑垂直于地面,符合我們對現(xiàn)實情況的認知
7/7
從下往上拍,嘗試豎構(gòu)圖
超廣角的寬闊視角在進行豎拍時,會讓被拍攝的物體更加高大宏偉。一定要記住,機位低一些,再低一些!
2. 12mm鏡頭
星曜12mm鏡頭全畫幅可以用,可以,星曜12mm鏡頭全畫幅可以用的。
不同的鏡頭拍攝對象有區(qū)別。比如大光圈定焦鏡頭更適合拍攝人像,廣角鏡頭更適合拍攝風景等等。但是在應用中也可以靈活變通,未必非要拘泥于此。初學者不建議一次購買很多鏡頭,建議大家先學習透徹鏡頭的知識和使用技巧。
3. 12mm鏡頭和8mm鏡頭
通常普通的監(jiān)控攝像頭,在同系列的產(chǎn)品下,往往會提供3.6mm、4mm、6mm、8mm、12mm等等不同規(guī)格的鏡頭指標。那我們在購買監(jiān)控攝像頭時,除了清晰度指標之外,鏡頭的焦距也是很關(guān)鍵的參數(shù)。在選購時,需要根據(jù)實際的使用情況,選擇合適焦距的監(jiān)控攝像頭。
焦距:指平行光入射時從透鏡光心到光聚集之焦點的距離。鏡頭焦距的長短決定著拍攝的成像大小、視場角大小、景深大小和畫面的透視強弱。
視場角:以鏡頭為頂點,以被測目標的物像可通過鏡頭的最大范圍的兩條邊緣構(gòu)成的夾角。
景深:指在攝像機鏡頭能夠取得清晰圖像的成像所測定的被攝物體前后距離范圍。
不同焦距的效果如何?有什么區(qū)別?
簡單來說就是:
? 焦距越小,可視距離越近,視場角越大。
? 焦距越大,可視距離越遠,視場角越小。
不同的使用場景要選擇不同的焦距。
? 視場角較大、物距變化范圍較小的場景,可選用2.8mm或4mm鏡頭。
? 視場角較大、物距變化范圍較大的場景可,選用6-12mm鏡頭。
不同焦距的鏡頭推薦的監(jiān)控距離:
? 2.8mm的鏡頭可以用在儲藏間等狹小空間的監(jiān)控環(huán)境中,最佳監(jiān)控距離3m以內(nèi)。
? 4mm的鏡頭可以用在小商鋪或者家庭等室內(nèi)環(huán)境中,最佳監(jiān)控距離3-5m。
? 6mm的鏡頭可以用在小商鋪或者家門口等場景下,最佳監(jiān)控距離5-10m。
? 8mm的鏡頭可以用在室外的道路、胡同等場景下,最佳監(jiān)控距離10-20m。
? 12mm的鏡頭主可以用來監(jiān)控特定位置,比如一些特定的出入口等,最佳監(jiān)控距離20-30m。
4. 25mm鏡頭適合拍什么
這兩只鏡頭光圈都是F1.7,當然焦距越長的背景虛化效果越好,25這只比20這只要稍好一些,但由于兩者焦距相差不大,兩者的背景虛化效果相差也不會很大,25 1.7只能說相對好一些。
這兩只鏡頭光圈都是F1.7,當然焦距越長的背景虛化效果越好,25這只比20這只要稍好一些,但由于兩者焦距相差不大,兩者的背景虛化效果相差也不會很大,25 1.7只能說相對好一些。
5. 12mm和25mm鏡頭
8mm和12mm是鏡頭的焦距。我們常說的多少MM的鏡頭,指的是鏡頭的焦距,一般有2.8MM、4MM、6MM、8MM、12MM、16MM、25MM等,我們常見的攝像頭一般位2.8MM和4MM,搖頭機和卡片機就大多使用這兩種尺寸的鏡頭,通常他們的可視范圍的角度在120°以內(nèi)。所以在監(jiān)控區(qū)域存在死角,只能監(jiān)控局部范圍,(在角度以內(nèi))。搖頭機,雖然宣稱360°,但是也僅僅是可以實現(xiàn)方向的轉(zhuǎn)動,并不涉及鏡頭角度的改良。
一般2.8MM/4MM及以下的是廣角鏡頭,也就是照射的范圍比較寬,但是有效距離被拉遠了,畫面中的人和物體也會跟著距離變遠變小,適合店面或家庭空間使用,也就是被照物體距離3-5米的時候使用。
舉個例子:
某人距離攝像機10米。
要看清人臉,用20mm左右的鏡頭。
要看清人體輪廓,用10mm左右的鏡頭。
要監(jiān)控人的活動畫面,用5mm左右的鏡頭。
拓展資料:
焦距由于攝影機鏡頭的光學透鏡(lens)而形成。攝影機或放映機的金屬筒容納了一組兩邊或一邊有弧度(凸或凹)的透鏡,組成一個綜合鏡頭。從物體不同部分射出的光線,通過鏡頭之后,聚焦在底片的一個點上,使影像具有清晰的輪廓與真實的質(zhì)感,這個點就叫焦點(focus)。所謂焦距(focal length),正是從鏡頭之鏡片中間點到光線能清晰聚焦的那一點之間的距離。
當將攝影鏡頭調(diào)整到無限遠時,其實是一個有名無實的焦距。在設計上,是將透鏡的主平面與底片或成像傳感器的距離調(diào)整為焦距的長度,然后,遠離鏡頭的影像就能在底片或傳感器上形成清晰的影像。當鏡頭要拍攝比較接近的物體時,是鏡頭的實際焦距被改變了。
焦距通常使用毫米(mm)來標示,但仍然可能看見一些使用厘米(cm)或英吋標示的老鏡頭。視野的大小取決于鏡頭的焦距和底片大小的比例。由于最大眾化的是35mm規(guī)格,鏡頭的視野經(jīng)常是根據(jù)這種規(guī)格標示的。對標準鏡頭(50mm)、廣角鏡頭(24mm)、望遠鏡頭(500mm)視野都是不一樣的。對數(shù)碼相機上也是一樣,它們的感光器比一般傳統(tǒng)的35mm底片還要更小,所以相對的只要更短的焦距,就可以得到相同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