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柯達ccd單反
1、裝電池。電池內槽正負極提示,依據正負極提示安裝電池,安裝電池后,蓋上相機的電池蓋。
2、裝相紙。從 鋁箔袋 中取出的黑色相紙盒,直接對準黃色的標志平放入相機中,再關下相機后蓋。
3、把鏡頭拉出來再開機。拉出相機的鏡頭,相機電源開頭在鏡頭處,拉出鏡頭后,可以看到提示的綠燈亮起。
4、再選擇光圈模式。一般有小屋子、陰天、少云、晴天幾種光圈模式,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需求來選擇。
5、開始拍攝。按快門鍵,第一張會出來黑色保護板,黑色保護板出來之后,可以進行拍攝了,液晶顯示屏會從S變?yōu)?0,說明里面還剩下10張相紙,再拍完10張后更換新的相紙。
2. 柯達和佳能ccd哪個好
柯達的CCD色彩很好(不排除個別效果一般的),在色彩方面的是和富士齊名的,只是柯達早已退出單反市場,使得影樓中大量使用富士的單反.柯達的DC的色彩要看型號,不是說所有的柯達產品色彩都是一樣的,再怎么說廠家也是要分開檔次的.整體說來,柯達的色彩非常好,缺點是高ISO和像素一般.
3. 柯達ccd單反相機
奧林巴斯XZ-1:這臺相機的色彩是我最喜歡,非常日式小清新,鮮艷通透。后面入了奧巴的em1,色彩不如這臺小豬。
奧林巴斯e-500:我收的這臺是少有的銀色日版,又收了一個奧巴1260swd掛機。柯達ccd,寬容度不及小豬1,白平衡漂移;勝在底大一級,虛化足夠,色彩濃郁。
4. 柯達中畫幅ccd
柯達對外發(fā)布了兩款高像素的CCD,其中KAF-39000像素高達3900萬,KAF-39000也是目前世界上民用級最高像素的CCD,另外一款CCD型號為KAF-31600,像素為3160萬,將會在Phase One即將推出的P45和P30兩款數碼后背上使用。發(fā)布的兩款CCD可廣泛使用于商業(yè)機,攝影室和專業(yè)相機,無疑這對于柯達成像技術領域的形象將會是一個提高,另外也可以增強柯達市場的多元化地位并以此面向廣大的消費軟件市場。
5. 柯達單反相機
伊士曼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 Company,簡稱柯達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產品及相關服務的生產和供應商,總部位于美國紐約州羅切斯特市,是一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的上市公司,業(yè)務遍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全球員工約8萬人。
6. 柯達數碼單反
如果要說膠片機,那么上世紀80年代絕對是繁榮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拜日本經濟騰飛所賜,日本開始大量制造入門級旁軸相機,這些相機只需要德國相機1/10的價格,卻能獲得80%的性能,所以一經推出馬上風靡世界,甚至嚴重沖擊了德國的相機產業(yè),這個時期倒閉了了一批德國大牌相機企業(yè),比如福倫達、蔡司屬下的康泰時、巴爾達、潘泰克斯、百佳等等,但是日本的平民化相機卻走路了千家萬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屬“七劍”(無忌大佬起的名字)。這些相機奠定了八十年代日本相機的霸主地主。同時期國產的相機開始起步,最有名的是上海、海鷗、鳳凰。上海牌是鼻祖,即后來海鷗牌的前身,鳳凰是當年為了響應毛主席打核戰(zhàn)的要求,動員了國內幾家主要相機廠遷往江西山溝中開辟的三線企業(yè)。產品圖紙就是海鷗的原稿。海鷗相機從仿制相機開始入手(海鷗著名的旁軸機型海鷗205是仿制的日本yashica,雙反相機海鷗4則仿制自德國祿萊),到1975年,柯達首先年研發(fā)出第一個CCD,宣告數碼相機時代的來臨,但是柯達自己并沒有把握住機會,反而讓日本企業(yè)后來居上,日本的CCD開始逐漸從數量到質量上全面超越柯達(以SONY為代表),這個時候的數碼單反還是少數人的專業(yè)工具,不是貧民可以玩的東西。
直到2000年,Canon推出了一款入門級數碼單反Canon 300D,價格降低到了1萬元以內,沒錯,當時的入門級機身就要這么貴。但是1W已經很便宜了好不好??逻_和Nikon合作生產的數碼單反DCS Pro SLR/n,使用Nikon的頂級F機身,1千4百萬像素,售價10萬人民幣,根本不是一般人買得起的。所以2000年也是數碼單反普及的元年,自此數碼相機越造越便宜,銷量越來越大,到現在已經是隨便誰都能買的起的普通商品了。
7. 柯達全畫幅ccd單反
DV的基本原理與DC相同,其核心部件都是CCD,它完成圖像的光學信號向電信號的轉換。與數碼相機一樣,CCD的像素數也是DV的一個重要指標,CCD像素數有CCD總像素、動態(tài)有效像素和靜態(tài)有效像素三個指標。
CCD總像素是指DV采用的感光元件CCD所具備的像素值,這一數值的大小基本就決定了DV的檔次,如80萬像素級的DV便是指這類產品采用了總像素為80萬的CCD成像;動態(tài)有效像素是指DV在拍攝動態(tài)影像時可以達到的像素值,對于DV來說這是最重要的指標之一;而靜態(tài)有效像素則表示用DV進行靜態(tài)照片拍攝時可以達到的像素值,有些產品會在拍攝靜態(tài)影像時通過插值方式來提高這一數值,所以在選擇時須注意清楚這一數值是否是通過插值方式來實現的。
68萬像素級的DV拍攝的動態(tài)視頻就可以達到DVD所需要的500電視線的水平清晰度要求,而采用更高像素CCD的產品,除了滿足拍攝靜態(tài)照片需求外,還可以在色彩和精度方面對動態(tài)圖像進行補償,另外DV中使用的數碼防抖技術也需要額外的CCD像素數來支持。
所以說,DC、DV各有各的用途,側重點不同。但隨著兩類產品的發(fā)展目前有一種趨勢,就是DC的動態(tài)攝錄功能越來越強,DV中也出現了可以拍攝200萬、300萬像素甚至更高精度靜態(tài)照片的機型,更有三洋C系列DC/DV二合一的東西。但這類產品在眾多產品線中只是很少一部分,而且市場表現也并不十分理想。那么DC拍攝動態(tài)圖像或者DV拍攝靜態(tài)圖像的困難在哪里呢?
DC當作DV的難點,首先是難以實現高分辨率,其次是光電系統(tǒng)的配合。
先說第一點:難以實現高分辨率,雖然數碼相機的像素數高達數百萬,動態(tài)錄像的單幅圖像的像素數只要幾十萬,但動態(tài)錄像每秒鐘要記錄數十幀,總的數據量是非常龐大的,數碼相機的圖像處理芯片是專為處理靜態(tài)圖片設計的,要處理動態(tài)的流文件往往有些力不從心,因為DC、DV的圖像處理芯片都是專用芯片,其“高效率”來自于“功能專一”,要兼顧雙方,要么使用運算能力更為強大的處理器,要么犧牲處理效率,而前者意味著昂貴,后者意味著低能。
另一方面,巨大的數據量需要龐大的存儲空間,所以現在主流的DV仍使用磁帶,因為即使采用高壓縮比的MPEG-4格式壓縮,512MB的存儲卡也只能存儲十幾分鐘的高精度錄像。
第二點:光電系統(tǒng)的配合。拍攝單張照片時可以預先變焦、對焦,精確是第一要求,為了精確甚至可以舍棄一點速度。拍攝動態(tài)圖像時,變焦、對焦與圖像拍攝同時進行,要求光電系統(tǒng)的配合不但要準整,而且要快,甚至對“快”的要求超過了精度。所以,DC、DV兩者對光電系統(tǒng)配合的要求是不同的,很難兩邊兼顧。因此,現在很多DC雖然能夠拍攝錄像短片,卻不能在拍攝中途進行變焦操作,許多低端機型甚至在錄像開始后對焦距離也鎖定了。
DV當作DC的難點首先要考慮的仍是分辨率,由于人們視覺感受的不同,對動態(tài)圖像精度的要求遠比靜態(tài)圖像低得多,標準PAL制式和NTSC制式的視頻信號,如果換算成像素來表示的話,單幅畫面的精度都不足30萬像素,VGA級(640x480,30萬像素)的視頻信號,已經算是高精度了,即使高清晰電視HDTV,單幅畫面也不過200萬像素(1920x1080像素),所以目前主流的DV仍是80萬像素。
而就DC而言,目前300萬像素的機型,已經逐步退出主流市場,家用產品已經邁入500萬像素=500 萬像素,最大照片打印尺寸可達 50x75 厘米 (20x30 英寸)---柯達官方網站的數據---應該是夠用了。
8. 柯達 單反
相機放很久了無法開機:
1.一般來說長時間不用,相機打不開是電池出了問題。
2.先檢查相機電池觸點,看有沒有生銹或接觸不好,然后對電池充電再試試,
3.如果還不能解決問題,建議你去維修點讓專業(yè)人員看一下。
我建議首先解決電池問題
如果長時間放置后電池的剩余電量變空,則有可能無法充電;
請連接電源,嘗試接通電源。 如果能接通電源,就是電池的問題。
如果接了電源卻接不上電源的話,去修理吧。 我想是主板的問題。
如果排除了電池問題,照相機的保管可能不好,內部很潮濕。 如果內部潮濕生銹,我想必須進行大修。 裝上電池,開機關機幾次,沒有任何反應,確認操作正確后,發(fā)送售后檢查吧。 數碼產品長時間不使用時,電池必須充電一半后取出存放,每隔一定時間使用一次,以保證正常使用。 貴重精密的產品請保存在防潮箱等干燥處。
如果檢測到佳能ixus A尼康P3 P4之類的開機開關組件,電池和卡蓋有開關,如果卡蓋沒有關閉,或者這個開關壞了,就會引起無法通電的故障。 其實不是進水,不是掉得太多壞了,攝像頭主板故障率很低。 一是攝像頭使用率低,二是攝像頭主板做得比較好。 世界上的照相機除了明吉、愛國者、柯達外,很多都是為日本人生產的,但日本人對產品質量很苛刻。 壞了的照相機里。 一般是板級故障,幾乎沒有修復的可能性。
9. 柯達ccd相機
1975年柯達發(fā)布了第一臺完整的CCD照相機,使用的就是之前提到的第一枚商用CCD。
這臺由柯達工程師史蒂夫撒森設計的“照相機”有100X100的分辨率,黑白,重8.5磅(3.85KG),使用16節(jié)AA電池,需要23S的時間來存儲一張照片。
雖然在今天看來,這臺笨重的機器很難讓人聯(lián)想到小巧數碼相機,但它卻暗示了相機的未來。
之后KODAK繼續(xù)在數碼CCD相機研究,并著手解決CCD作為相機傳感器的重要問題,這其中在1978年他們貢獻了一個很重要的研發(fā)成果:讓第一臺CCD數碼相機 單片式傳感器記錄彩色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