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4mm移軸鏡頭
新鏡針對數(shù)碼相機分辨率的提升,改善了鏡頭分辨率以適應現(xiàn)在的高像素數(shù)碼相機需求。
對焦模組改為后部對焦,最近對焦距離有所提升。整體來說,新鏡針對性優(yōu)化,對應今后的數(shù)碼進程,預算買新的話,建議買新款。2. 尼康24mm移軸鏡頭
尼康單反相機金圈鏡頭共有25顆。
其中包括5支廣角變焦鏡頭、3支廣角定焦鏡頭、2支標準變焦鏡頭、3支遠攝變焦鏡頭、7支遠攝定焦鏡頭、1支微距定焦鏡頭、1支魚眼定焦鏡頭和3支移軸定焦鏡頭。需要注意的是,Nano標識、G型鏡頭和鏡頭是否為金圈并無關系,金圈鏡頭中也有部分D型鏡頭沒有Nano鍍膜,例如AF-S 17-35mm f/2.8D IF-ED。
3. 佳能24移軸鏡頭使用方法
目前在售的佳能移軸鏡頭有: TS-E 17mm f/4L 移軸鏡頭,價格13000左右,性能優(yōu)異但價格不菲。
TS-E 45mm f/2.8 移軸鏡頭,價格不到1萬。成色不錯的2手鏡頭價格多在6000~8000之間。TS-E 24mm f/3.5L II 移軸鏡頭,價格12000左右。2手好成色的多在萬元以內,這枚鏡頭攝影發(fā)燒友中最多,無忌和蜂鳥上也有很多此頭拍的大片。TS-E 90mm f/2.8 移軸鏡頭,價格9000多,和TS-E 45mm f/2.8一樣,這種中長焦的移軸鏡頭使用局限性較大買的人不多。TS-E 90mm f/2.8 微距移軸鏡頭 價格18000元左右 由于有微距功能,可玩性大增。TS-E 50mm f/2.8L 微距 移軸鏡頭 價格14000元左右 TS-E 135mm f/4L 微距移軸鏡頭,價格也在14000元左右。目前在售的佳能移軸鏡頭就這七款鏡頭,能基本滿足專業(yè)移軸攝影的要求。說實話要不是現(xiàn)在數(shù)碼化的掣肘,移軸攝影還是單軸大畫幅機器來的過癮。再有數(shù)碼化也帶了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通過后期簡單的調整就能起到移軸鏡頭所能達到的透視效果(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所以現(xiàn)在移軸鏡頭賣的并不好。4. 24mm移軸鏡頭可以拍樣板房嗎
看你具體需要
我校是選擇了24mm。主要是17mm的畸變比24的嚴重
5. 移軸鏡頭買17還是24
這個問題沒有辦法給出標準答案,不同的人、不同的用途,“最好”的定義也是不同的。
佳能的廣角定焦鏡頭,而且題主問道是最好,那么非紅圈就不說了,紅圈廣角定焦鏡頭可以考慮至少有這么些(這里特別指出,下面每個鏡頭都會說到“視角”,或者所謂的“有多廣”,我說的前提都是在全幅相機上使用,也就是佳能1D系列、5D系列、6D系列,非全幅相機的視角不同,需要另考慮):
1、24mm f/1.4L II,也就是常說的24L。應該是最常規(guī)意義的廣角視角的定焦鏡頭,有足夠的寬闊視野,又不會因為視角過于寬闊帶來的構圖難度、以及超廣角的畸變控制等問題,導致過于難控制(盡管如此,24mm也需要注意構圖和畸變控制了,但相對算舒服的)。畫質上24L二代很過硬,適合風景,也適合街景,用慣了拍環(huán)境人像也是很好的選擇,是個比較全面的廣角鏡頭。但是如果追求更廣闊宏大的視野、以及畫面沖擊感,24L是不太容易做到的(當然,這是相對于更廣的視角而言,本身24mm用好的話,是有很好的廣角沖擊力的,如果你用過16-35或者17-40,會很好理解);另外,虛化方面自然是比不上35,更不要說50了,焦外成像也算不上漂亮,但是有人喜歡(比如說我)。
這里我順便補充一下,我個人也選擇過蔡司的21mm ZE鏡頭,蔡司很經(jīng)典的鏡頭,畫質簡直沒話說了。但是用了沒多久就出手掉了,原因是用的比較少。因為2470二代和1635三代的畫質提升很明顯,以至于21定在畫質上的優(yōu)勢不太明顯了,而21定的光圈也是2.8,就很雞肋了。24L會有類似的尷尬,但好在光圈是1.4,這個還是變焦做不到的。
2、14mm f/2.8L II,也就是常說的14L。算是佳能的傳奇神鏡之一,14mm的超宏大廣角,畫面沖擊力絕對足夠,畫質也是杠杠的。不過必須要說,這么廣的視角,邊角畫質的控制肯定是很困難的,14L應該說是做到了相當好,但拿來和24L比邊角肯定有差距,而且是不公平的。再說缺點,這個鏡頭會非常難控制,不要覺得視角寬闊拍的大而全就可以隨便拍,必須要仔細斟酌畸變和透視關系,挪一步、高一點、低一點,拍出來的感覺都會差很多,算是不容易上手的鏡頭;再者14L是燈泡頭了,上不了常規(guī)的濾鏡,套不上UV,時間久了難免前鏡片有污點,其他濾鏡比如中灰、漸變等(有些風光攝影師喜歡用濾鏡)要用的話自然也是很麻煩,介意的話慎選。
3、35mm f/1.4L II,也就是常說的35L。算是佳能的經(jīng)典神鏡之一,有多神,90年代發(fā)布的35L一代,在201X年的時候,畫質各種被其他廠牌35鏡頭碾壓,依然擁有大量擁簇,說是佳能最具有德味的鏡頭。我個人也是一代的擁簇,在二代發(fā)布了以后也換了二代。首先說視角,35mm是一個比較平淡的視角,勉強算廣角(廣角的最邊緣了吧),沖擊力神馬的不要想了,而虛化,也不要指望能和50去比,所以是一個夾在24和50之間的尷尬視角(其實經(jīng)典的焦段還有個28,但是佳能就是不出28mm紅圈)。但是35mm的視角優(yōu)勢也是在于這種平淡和接近真實,好像說50mm接近人的單眼視角,35mm接近人的雙眼視角,所以非常適合拍一些紀實、人文、環(huán)境人像、小風景、小特寫。再說畫質,35L一代勝在色彩濃郁,但是成像解析力已經(jīng)無法跟上時代,也存在很明顯的缺點(比如紫邊非常嚴重);二代算是保持了優(yōu)點(不過個人感覺色彩沒有一代那么濃了,特別是紅色,不過這是玄學,而且數(shù)碼時代都是小case),同時成像水平進步了一大步,已經(jīng)不輸給其他廠牌了。另外,35L和50L有類似的屬性,就是弱光環(huán)境下的色彩氛圍非常好,這個比較玄學??偟膩碚f算是個很好的鏡頭。再總結下缺點:視角平淡,虛化一般(但是在廣角焦段肯定是最好的了)。
4、TS-E 17mm f/4L和TS-E 24mm f/3.5L II,也就是17移和24移。這倆鏡頭不多說了,我也沒用過。移軸鏡頭的作用可以百科一下,主要是用來拍攝建筑之類的,為了避免廣角畸變和過度夸張的透視關系,很專用的鏡頭。也可以偶爾拿來玩兒一玩兒移軸拍出來的玩具世界效果??傊浅?,而且使用的時候基本必須配合三腳架,但是畫質據(jù)說是沒話說。雖然很專,但如果你就是要天天拍大樓拍建筑,又為啥不選呢。
總的來說,如果你認定了佳能這一門,廣角定焦在售的這幾個紅圈都是很好的,不像以前還要糾結35L一代的畫質什么的,所以怎么選擇還是看你要怎么用。對于一般用戶來說(比如我自己這種),其實我覺得更好用的是廣角變焦,這里安利下16-35mm f/2.8L III,注意一定是三代,畫質改善實在是太明顯了,尤其是邊角畫質的提升,已經(jīng)不輸給一些定焦鏡頭了。焦距可變帶來的便利性是無可替代的,想要沖擊力就調到16,想好好拍個嚴謹?shù)膹V角風景,就調到24,偶爾拍個小人文或者人像,就調到35,基本上只有虛化能力和弱光拍攝能力上,比起24L和35L是肯定有功能缺陷的,但是整體的全面性上是超出所有廣角定焦的。用久了也更能了解自己適合用什么焦段,有必要的話可以再添置一枚定焦足以(比如我的選擇是35)。
最后,怎么選定焦其實也需要考慮你自己手里保有的其他鏡頭,比如如果手里有了50定,那35定就明顯雞肋了,不如選24定;等等吧。
哦對,最最后,補充一句,如果不是全幅機身,視角方面以上都請往數(shù)字大一檔參考,比如24mm參考35mm視角,14mm參考21mm視角,35mm就算不上廣角了。如果不是全幅機身,強烈建議不要玩兒廣角定焦。
就這些了,供參考。
6. 佳能24mm移軸
不帶移軸模式,移軸功能是由移軸鏡頭來完成的,與相機設置無關!
佳能EOS R6是佳能(Canon)于2020年7月9日發(fā)布的一款全畫幅無反相機產(chǎn)品。[1]
佳能EOS R6的外形尺寸約為138.4×97.5×88.4毫米,重量約598克(僅機身),680克(包含電池和存儲卡),有黑色一種顏色。[1]
佳能EOS R6配備約2010萬有效像素CMOS圖像感應器和DIGIC X數(shù)字影像處理器,支持5.1K超采樣4K UHD 60P、Full HD 120P視頻錄制及10位4:2:2 Canon Log、HDR PQ(H.265/HEVC)記錄采用雙SD卡槽設計,并支持高容量的電池LP-E6NH以及電池盒兼手柄BG-R10,還支持Wi-Fi及藍牙低能耗技術,以及佳能影像上傳,可分享拍攝作品。
7. 17mm移軸鏡頭與24mm移軸
對于ND鏡相信不少的朋友都有使用,也有很多剛剛涉及攝影的朋友對這個認識比較模糊,下面就關于ND鏡的使用做一點簡要介紹希望有助于大家了解。
ND鏡即減光鏡,也叫中灰密度鏡、中性灰度鏡或簡稱灰度鏡、ND鏡,顧名思義其的作用主要是減少光量進入相機。減光鏡對一張好的照片來說作用非常的大。原理我們就不用贅述了,減光鏡從形態(tài)上區(qū)分有圓片和方片兩種常見的系統(tǒng),圓片和其他濾鏡一樣分別針對不同的鏡頭口徑有不同口徑大小的圓片ND減光鏡。方片減光鏡有100/100系統(tǒng)、150/150系統(tǒng)最為常見、150/170系統(tǒng)基本為漸變鏡和反漸變鏡,一般的鏡頭口徑使用的是100/100系統(tǒng)方片,特殊的鏡頭如17mm移軸鏡頭就需要使用150/150系統(tǒng)的方片了。
從減光鏡的減光效果上分為ND3、ND8、ND64、ND1000等檔次,一般使用比較廣泛的是ND8、ND64、ND1000三個鏡片。
減光鏡可以為您的創(chuàng)作帶來更多的曝光手段,讓白天變黑夜,發(fā)揮創(chuàng)作空間;很多情況下,由于外界光線強度的關系,我們的無法得到足夠長的快門時間,也就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攝影意圖,比方說,在野外進行水流拍攝的時候,我們希望用1秒鐘的快門來讓水流呈現(xiàn)出棉絮狀的柔軟質感。但是由于光線強烈,即使用相機的最小光圈和最低ISO拍攝,快門速度依然在1/30秒左右。這個時候唯一的辦法就是用一塊甚至兩塊ND8鏡片來減弱進入鏡頭的光線。有一個簡單的公式,假設你的相機在沒有添加減光鏡的情況下,正常曝光的快門速度是T,則加上減光鏡后,在同樣的光線條件、光圈大小和ISO下,正常曝光的快門速度=T*X,這個X就是減光鏡片后面標注的那個數(shù)字,ND4的話X=4,ND8的話X=8。由于工藝的原因,ND后面的系數(shù)越是大,其對色溫的影響就越大。
國產(chǎn)的減光鏡對色溫的影響很大,但價格低廉,適合業(yè)余攝影愛好者使用。而進口的高檔減光鏡對色溫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是更具有性價比的選擇。減光鏡的濾光作用是非選擇性的,對各種不同波長的光線的減少能力是同等的,均勻的;也就是說,減光鏡對原物體的顏色不會產(chǎn)生任何影響,也能真實再現(xiàn)景物的反差(實質上由于工藝的原因,色溫還是會產(chǎn)生少量的偏差)。
以大部分的攝影狀況來說,常需要較強的光線來進行補光,不但可以減少手震動的影響,對于捕捉瞬間事物也是必備的條件。但有時候拍攝動態(tài)的主題時,反而會希望能夠在照片中出現(xiàn)動感的效果,用來表達當時的實際狀況,此時就必須使用慢速快門,過度曝光常是無法避免的結果。而中灰鏡就是因應這樣的拍攝需求來設計的,以下提出三種常用到減光鏡的環(huán)境與拍攝場僅供參考。
使用在強光下的拍攝
以消費型數(shù)位相機來說,由于市場考量,在光圈與快門的范圍上,多有限制。以快門來說,最短的快門多在1/1000s ~ 1/2000s,小光圈大概也在 F11,快門速度不夠,強光中可能會發(fā)生曝光過度的現(xiàn)象,尤其是夏日時期的海邊,更容易有這樣的情況出現(xiàn)。
拍攝霧狀流水畫面
使用較快的快門可以凝結動作,而較慢的快門卻能記錄動作的軌跡。在白天中拍攝流水時,如果想要拍攝有動態(tài)效果的畫面,設定上可選擇情境模式中的風景模式。使用具有手動功能(M-mode)的數(shù)位相機,更能夠利用光圈先決(AV or A),設定小光圈進行拍攝,此時快門速度就會因此變慢,如果直接設定快門先決(T or TV)或全手動模式(M)的使用者,就需要注意設定慢速快門時,光圈是否達到最小極限,如果超過光圈最小極限,所拍出的影像將會出現(xiàn)過度曝光的現(xiàn)象。
事實上,拍攝時常會發(fā)現(xiàn),就算是以最小光圈來設定,以白天的亮度來說想要拍攝漂亮的流水還是相當?shù)睦щy,此時我們可以利用減光鏡來進行減光,有效的減低快門速度,拍攝動態(tài)效果的影像將更為容易。在此特別建議拍攝此類主題時,盡可能的利用腳架或者放置在穩(wěn)固的地方進行拍攝,以避免畫面中靜態(tài)物件因震動,而使得畫面整體模煳不清。
夜景拍攝的應用
晚上的夜景拍攝相信是攝影技術的一大挑戰(zhàn),而數(shù)位相機由于可以立即預覽拍攝結果,除了需要數(shù)分鐘甚至數(shù)小時的星軌拍攝之外,對于初學者失敗率頗高的城市夜景拍攝實在是方便許多。雖說如此,但使用消費型數(shù)位相機來拍攝車軌的流動,卻時常發(fā)現(xiàn)只能拍出一段一段的車軌,而無法拍出一整條線的軌跡。
城市的光害相當?shù)膰乐?,使用消費型數(shù)位相機時,由于本身的小光圈無法有效的減少曝光量,快門速度將受到局限,而不能使用較長時間的曝光,否則會出現(xiàn)過度曝光的現(xiàn)象。如果我們利用小光圈配合減光鏡,拍攝漂亮的車軌將不再是困難的事情。
而拍攝的方式是先將相機固定在腳架或穩(wěn)固的地方,并將情境模式設定在夜景模式,又或者利用光圈先決 (AV) / 手動模式 (M) 設定在小光圈,并進行整體的構圖。構圖完成后加上中灰鏡,此時使用M模式的使用者需要將調慢快門,直到將曝光補償?shù)臄?shù)值變?yōu)椤?”。
利用定時自拍功能進行拍攝,可避免因為手按快門的動作造成影像的晃動。此外,可利用曝光補償多拍幾張不同的曝光值,相信可以在你的相簿中,放上自己拍攝的美麗夜景。
在陰天、雨天環(huán)境下應用
減光鏡還可以大量“抵擋”散射光,在陰天、雨天環(huán)境下拍攝時,它可以提高畫面的色彩飽和度,而且散射光的減少還可以讓畫面看起來更加通透。不過,中灰鏡的使用會降低快門速度2檔,如果在光線環(huán)境比較差的環(huán)境下,可能會導致影像模糊。所以配合減光鏡使用三腳架是必須的。
減光鏡的應用范圍非常的廣泛除了深夜不太使用,其他時間都可以應用,尤其是對于風光攝影者來說,可以拍攝出流云、平靜的水面、絲絨的流水、曼妙的燈光、還有就是在風景區(qū)拍攝時可以有效的過濾掉游人使畫面干凈,好了減光鏡的使用方法很多一般再配合上漸變鏡等鏡片的使用效果會更加完美。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對大家有幫助
8. 45mm移軸鏡頭
一、EOS:EOS是Electro Optical System的英文縮寫, 中文意思是電子光學系統(tǒng)。這是佳能從研發(fā)自動對焦相機以來,對新系統(tǒng)的稱呼,它是佳能公司用于命名其單反相機的名稱。
二、D:D是digital的英文縮寫,佳能的單反相機機身型號都是由數(shù)字+D來組成。
4位數(shù)字+D,是佳能的普通相機,比如1100D。
3位數(shù)字+D,是佳能的入門相機 ,比如700D。
2位數(shù)字+D,是佳能的中檔相機,比如60D。
1位數(shù)字+D,是佳能的高檔相機,比如7D。
三、畫幅:佳能單反畫幅分為全畫幅和APS畫幅,APS畫幅的成像面積要小于全畫幅。APS畫幅又分為APS-C,APS-H等,但是目前市場上主流相機除全幅相機外,大部分為APS-C畫幅相機,APS-H相機相對較少。
四、鏡頭卡口。
1、EF:EF卡口的鏡頭,不僅能用在全畫幅單反上面,而且所有佳能數(shù)碼單反相機都可以使用。
2、EF-S:EF-S鏡頭就只能用在佳能APS-C畫幅單反上。
3、TS-E:TS-E鏡頭是指那些能夠將光學結構中一部分鏡片傾斜或偏移的特殊鏡頭的總稱,也稱為移軸鏡頭,適用于24mm、45mm、90mm三款鏡頭。
五、鏡頭特性。
1、L:L是Luxury的縮寫,表示此鏡頭屬于高端鏡頭。
2、II、III:II、III表示同一光學結構鏡頭的第2、3代。
3、USM:USM表示自動對焦系統(tǒng)的驅動裝置采用超聲波馬達。與STM馬達相比,USM馬達對焦速度更快,聲音更小。
4、STM:STM表示自動對焦系統(tǒng)的驅動裝置采用無聲步進馬達,本質上為機械馬達,多用于相對較低端的非紅圈鏡頭上。
9. 45移軸鏡頭
應該需要用到移軸,可以使比如佳能的ts-e24或者45可以參考下這篇佳能TS-E 24mm f/3.5L II移軸鏡頭評測17-40這種超廣正經(jīng)場合幾乎用的不多,因為透視關系不對我見過一次樣板房拍攝現(xiàn)場,都是移軸加多張合成根據(jù)預算可能只能選6D2,不用考慮高感什么的,都是需要上腳架開長曝還需要一個專業(yè)的云臺腳架,燈光可以找一個帶色溫調節(jié)的led
10. 移軸微距鏡頭
尼康Z 14-30mm F4 S
這款原生Z卡口超廣角變焦鏡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14mm的超廣角、高速靜音自動對焦步進電機,以及高清晰度和對比度的成像質量。這些特點使得它很適合用于建筑、室內空間和風景的拍攝,也是許多風景攝影師和建筑類商業(yè)攝影師的必備鏡頭之一。
但它也有局限,首先F4的最大光圈就決定了它不適合用于星空攝影。其次,它沒有配備VR防抖系統(tǒng),只能依靠Z6和Z7內置的IBIS防抖系統(tǒng)實現(xiàn)抖動補償,室內和弱光環(huán)境下的手持拍攝性能相對較弱,對用戶的技術水平要求較高。如果搭配閃光燈等附件,這支鏡頭也可以很好地完成商業(yè)活動中的大場景活動和合影的拍攝,而其30mm端的畸變小的特點,也讓它適合用在狹窄空間拍攝人像。總的來說,這是一支優(yōu)點和不足都很明確,需要更高攝影技術水平才能發(fā)揮出全部優(yōu)勢的多功能型鏡頭。
尼康Z 24-70mm F4 S
這款價格不到尼康頂級Z 24-70mm F2.8 S鏡頭一半,卻更加小巧輕便的鏡頭,可謂是原廠Z卡口鏡頭中性價比超高的產(chǎn)品。
該鏡頭除具有可伸縮設計以實現(xiàn)緊湊的鏡身,提高便攜性外,其成像質量也相當?shù)母撸梢宰屖褂肸7機身的用戶充分發(fā)揮出4575萬像素的高分辨率優(yōu)勢,將畫面中的細節(jié)和問題更好地記錄下來。而其控制環(huán)更是操控設計中的亮點,不僅支持實時手動\自動對焦切換,還可以自定義功能,使之成為無級光圈環(huán)或快速參數(shù)設置鍵。
因此,不論是攝影愛好者,還是職業(yè)攝影師,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尼康Z 24-70mm F4 S都可以作為Z6和Z7的"套機鏡頭"選購。
尼康Z 70-200mm F2.8 VR S
這款鏡頭是原生Z卡口遠攝變焦鏡頭中的專業(yè)級產(chǎn)品,價格是一點都不便宜,達到了16800元。但它的各項性能表現(xiàn)都相當出眾,因此也成為了目前尼康Z系列全畫幅無反相機中,唯一的高性能遠攝變焦鏡頭選擇。
該鏡頭具有恒定F2.8光圈,即使在昏暗的燈光下也能實現(xiàn)快速對焦,提升快門速度,而無需過多地使用高感光度拍攝,同時,它200mm的長焦端結合F2.8光圈還可以為用戶提供相當好的背景虛化效果,因此它非常適合體育、野生動植物、人像和婚禮等職業(yè)攝影師使用。此外,該鏡頭還具有專用的多功能控制環(huán)、多個鏡頭功能按鈕、超聲波自動對焦馬達、改進型VR光學防抖系統(tǒng)等一系列依照職業(yè)攝影師需求而定的設計和配置。從操控到性能都相當吸引人,尤其是改進型的VR防抖系統(tǒng),不但在單獨工作時可提供等效于5擋快門速度的抖動補償效果,還可以與Z6和Z7內置的IBIS防抖系統(tǒng)協(xié)同工作,實現(xiàn)更高的抖動補償。尼康Z 70-200mm F2.8 VR S與Z6和Z7的搭配可以有效提升攝影師在各種光線條件下的成片率。
尼康Z 24-200mm F4-6.3 VR
這是一款標準的"旅行鏡頭",也是目前原生Z卡口入門級鏡頭中最受歡迎的產(chǎn)品,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覆蓋了從廣角到長焦的常見拍攝題材所需,能在不更換鏡頭的前提下實現(xiàn)"一鏡走天涯"。除此之外,尼康在功能配置上也進行了針對性的設計。
首先,在收納狀態(tài)下,其鏡身長度只有114毫米,重量約為570克,充分照顧到了旅行用戶關心的便攜性。其次,鏡身采用密封設計,前鏡組鏡片上有氟鍍膜,具備較高的防水滴、防塵和抗污性能;其三,所使用的改進型VR光學防抖系統(tǒng)可與Z6、Z7機身內置的IBIS防抖系統(tǒng)協(xié)同工作,即便搭配無IBIS防抖系統(tǒng)的Z50(等效于36-300mm焦距視野)也可以獲得相當好的抖動補償效果。最后,也是最難得的是,這支鏡頭的成像質量相當好,在全焦距范圍內,中心成像質量的都維持在較高水平,一致性較好,唯獨在200mm長焦端,鏡頭邊緣區(qū)域的分辨率和對比度會出現(xiàn)明顯下降??梢哉f,這是唯一一支通吃Z6、Z7和Z50用戶的入門級旅行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