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賓得半畫幅鏡頭用在全畫幅
賓得半幅單反鏡頭,不能用于全畫幅上,主要是半幅鏡頭成像圓不夠。
2. 賓得全畫幅單反
如果將照片全部放大到最大的極限畫幅,中畫幅肯定要優(yōu)于全畫幅,如果只是一般使用的話,中畫幅與全畫幅沒有區(qū)別。
3. 賓得半畫幅相機
根據(jù)各種品牌如下
有以下字母標識的為APS-C非全畫幅專用鏡頭:尼康和圖麗的DX
佳能的EF-S
索尼的DT
賓得的DA
適馬的DC
騰龍的DI Ⅱ凡鏡頭完全型號標識中,
沒有上述字樣的,均可在全畫幅相機使用,當然也可以在非全幅中使用。
4. 賓得全畫幅廣角鏡頭
16-45和17-70這兩個鏡頭都是中檔的賓得掛機頭,17-70的成像比16-45稍微好點,但是16-45的廣角更廣一些。16-45已經(jīng)停產(chǎn)了好久了,基本買不到新鏡頭了,都是二手了吧。
DA*16-50 f2.8是賓得的變焦星鏡,光學結構更復雜,三防鏡頭,從做工到成像,完全沒得說。各個方面都甩開前兩個鏡頭幾條街,算是賓得的變焦鏡頭中的頂級鏡頭之一了。實用性也很好,很適合掛機。
超廣角的12-24 具有更大的廣角視野,算是魚眼鏡頭了。但是基本只能拍廣角風景吧,應用的場合不如16-50,但是如果你有18-55或者18-135這樣的掛機頭,入個12-24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剛好補齊廣角端。
除此以外,賓得還有一款DA10-17的超廣角變焦。
超廣角鏡頭,為啥一定要考慮變焦鏡頭呢?其實賓得的DA14和DA15的成像絕對比變焦超廣角要好啊。如果考慮這倆鏡頭,如果將來考慮用濾鏡拍出更多創(chuàng)意的風景照,建議DA14,否則便攜的DA15就好。
副廠的,騰龍10-24,適馬的10-20,12-24,8-16也都可選。不知道圖麗的11-16有沒有賓得卡口。如果不追求超廣角呢,很多掛機頭也有廣角的,比如騰龍的B005,焦段是17-50而且恒定的2.8光圈,不過這種鏡頭就沒啥意思了。
5. 賓得全畫幅鏡頭有哪些
色彩16-50更優(yōu) 其他方面24-70占優(yōu)其實這么比沒意義呀,一個全副頭,一個截幅頭。
你買K1肯定是選24-70,同樣你買K3II多半是選16-50呀
6. 賓得半畫幅鏡頭用在全畫幅嗎
僅就‘畫幅’而言,說‘全’畫幅相機和‘非全’畫幅相機的區(qū)別:
1、紅框里相鄰的黑框,表示·全副相機CCD的面積,較長的邊=36MM。
2、藍框里相鄰的黑框,表示半副(APS-C)相機CCD的面積,較長的邊=23.5MM。
3、用白話說全幅相機的底版面積和135底片相等。
1、全畫幅是指數(shù)碼相機的感光元件CCD/CMOS面積跟同規(guī)格的一格膠卷一樣大(即36×24mm)。但是,由于感光元件CCD/CMOS制造困難價格較高,目前大多數(shù)數(shù)碼相機都不是全畫幅的,其感光元件CCD/CMOS都比一個135膠卷小,成像區(qū)也小。而一般來說DSLR的又比小DC的大。介于這兩者之間的畫幅,現(xiàn)在最常見的,是APS-C畫幅。
2、APS叫做先進照片系統(tǒng),是一種已經(jīng)淘汰的攝影系統(tǒng)。APS膠卷有三種尺寸,C、H、P。H型是滿畫幅(30.3×16.6mm),C型(24.9×16.6mm)是在滿畫幅的左右兩頭各擋去一端,是長寬比為3∶2,P型(30.3×10.1mm)是滿畫幅的上下兩邊擋去個一條,使畫面長寬比例為3∶1,被稱為全景模式。
數(shù)碼單反借用了這一標準,把接近C尺寸的22.5×15.0 mm和23.6×15.8 mm都叫做APS-C畫幅。而EOS-1D和1DMkII的28.7×19.1mm叫做APS-H畫幅。
3、通常有另外一個表示法,就是1.3倍/1.5倍/1.6倍,指的是全畫幅對角線尺寸是該相機成像元件對角線尺寸的倍數(shù),佳能的換算倍率為1.6倍,尼康為1.5倍。以佳能EOS 400D(APS-C畫幅)及一支18-55mm鏡頭為例,乘以1.6鏡頭于數(shù)碼相機上的等效焦距將會變?yōu)?8.8-88mm,但如果是全畫幅單反搭配18-55mm鏡頭,其焦距將保持不變。
4、因此,全畫幅的優(yōu)勢顯而易見,不僅可以讓老鏡頭物盡其用,還因為感光元件CCD/CMOS面積大,這樣一來捕獲的光子越多,感光性能越好、信噪比越低。說全畫幅單反是未來數(shù)碼單反發(fā)展的一個大趨勢,原因也就在此。
所有的非全副鏡頭都不能用在全副相機上,但所有的全副鏡頭都可以用在非全副機身上。 尼康的非全副鏡頭都有“DX”的標識;佳能的全副頭是EF,TS-E系列;非全副是EF-S系列;索尼非全副鏡頭名稱上都有“DT”這兩個字母;賓得的非全副鏡頭是DA系列;奧林巴斯沒有全畫幅鏡頭;徠卡全部為全副鏡頭;卡爾·蔡司只有一款索尼專用的16-80不是全副鏡頭;騰龍的非全副鏡頭名稱都有"Di II";適馬的非全副鏡頭名稱中全部有“DC”;圖麗比較混亂,不知道可以問我。
7. 賓得半畫幅鏡頭用在全畫幅哪里
賓得三餅干鏡頭是賓得半幅單反的首選,15/4.0折算全幅視角21.5,21/3.2折算全幅視角31.5,70/2.4折算全幅視角105,這三只鏡頭可以覆蓋從風景,人文,人像的題材,且三只鏡頭都小巧便攜,濾鏡尺寸都一樣是49。
8. 賓得半畫幅鏡頭用在全畫幅鏡頭上
賓得鏡頭一直都是兩條路線: Limited 和 * (星頭)。
Limited走的是小巧精致風格,比如公主餅干等等,光圈與友商同焦距鏡頭比確實要小一些,但是為了小巧只能犧牲大光圈,該系列一般都是金屬鏡身,適合把玩。
星頭系列就是賓得專業(yè)鏡頭線,對應紅圈/金圈/GM等,該系列鏡頭在設計時是以最優(yōu)的光學素質為訴求的,所以星頭光圈相對較大,外形一般也傻大粗;
我覺得上上代FA*頭還是有些代表性的,在那個膠片時代賓得還不像現(xiàn)在這么式微,當時的星頭有 FA*24/2, FA*28-70/2.8, FA*80-200/2.8, FA*85/1.4, FA*200/4 Marco, FA*200/2.8, FA*300/4.5, FA*300/2.8, FA*400/5.6, 更有FA*600/4和FA*250-600/4的這種怪物:
后來數(shù)碼時代轉型,被柯達的那塊底搞得很慘,上代賓得也只是專注與APSC領域,該代的大光圈有DA*55/1.4, DA*16-50/2.8, DA*50-135/2.8, DA*200/2.8, DA*300/4, 再加上最近剛發(fā)布的DA*11-18/2.8。
回到問題來,現(xiàn)階段賓得全畫幅有哪些可用的鏡頭,我們先看看賓得上個月更新的路線圖:
可以看到,在產(chǎn)鏡頭(變焦方面)覆蓋了超廣到長焦的日常使用范圍,定焦方面大部分還在吃老本,目前新鏡頭只有一枚去年發(fā)布的DFA*50/1.4和今年預計發(fā)布的DFA*85/1.4。
相較NCS,賓得FF鏡頭線確實有太多的鏡頭需要補充了,而且賓得體量小,現(xiàn)在騰龍適馬也不怎么出K口的新頭了;所以如果要問“賓得全畫幅單反用什么鏡頭好”,可選的也就是路線圖上那幾只(如果只考慮在產(chǎn)),如果想要更優(yōu)秀的素質就上星頭(貼牌騰龍的15-30和24-70也很不錯),考慮便攜就上28-105和未來的70-200/4以及一眾小定焦。
最后再說一下我個人的使用經(jīng)驗,我入手K1也有兩年了,現(xiàn)在配鏡基本穩(wěn)定,Irix 15/2.4 + DFA24-70/2.8 + DFA*70-200/2.8。 我一般拍風光居多,出去玩的時候包里就帶這三個再加上架子。24-70的話,本來騰龍這個頭評價就不錯,貼牌之后我用著也感覺挺好的;星期二素質沒得說,就是有點沉;Irix 15也是因為賓得沒有超廣可選,只能考慮副廠。未來的打算是: DFA*50/1.4必入,這個頭看用戶反饋是真的棒,然后就是靜靜等待未來的廣角定焦。
先說這么多,希望能幫到題主,有問題可以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