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觀念攝影系列作品
磊個展“狂喜加劑量”于北京博而勵畫廊正式開幕。作為中國第一代觀念藝術家之一,顏磊的創(chuàng)作實踐涉及繪畫、攝影、錄像、行為表演和裝置等諸多媒介,他的作品致力于表達、展現(xiàn)和介入本地與全球、中心與邊緣、權威與失權之間的動態(tài)張力。
作為“85新潮”時期重要藝術團體“新刻度小組”的主要成員,顧德新被認為是在中國觀念藝術家中是極少數(shù)使用“中國”符號之人。他也是1989年參加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大地魔術師”展的三位中國藝術家之一,而該展覽被公認為是第一個超越了西方文化范疇的國際大展。90年代初至新世紀,顧德新受邀并參與了中國前衛(wèi)藝術的系列展覽。
2. 觀念攝影創(chuàng)作
主要是要體現(xiàn)觀念的時代感。
3. 觀念攝影學生作品
卡蒂爾·布列松于1952年提出了著名的“決定性瞬間”理論,將攝影定義為捕捉瞬間的藝術,要求在畫面在內(nèi)容上和形式上完美的記錄下人間美好的瞬間。瞬間的抓取首先關系到的形象是否具有典型的意義。這就是通常所公認的決定性的瞬間。
4. 觀念攝影的作品
所謂“專題攝影”就是以多幅照片闡釋一個主題,除了成組的報道攝影、圖片故事、紀實專題外,還包括觀念攝影、創(chuàng)意攝影、當代攝影等的專題組照。
一、人物故事也是專題攝影最常見的類型。
拍攝人物故事要找出該人物的特點:職業(yè)、身份、性格、愛好是使人物豐富起來的重要方面,而要讓這些方面都能夠自然的展開,應該結合一定具體的活動來進行。由于主角單一,要盡量避免在畫面表現(xiàn)上的重復,主意場景的變換,景別的變化,主陪體關系的表現(xiàn),人物的情緒捕捉。
二、民俗風情也十分適合用專題去表現(xiàn)。
民俗風情內(nèi)容眾多,大致做個分類——1.人生禮儀。出生、取名、成年、訂婚、迎親、回門、生子、祝壽等。2.民間節(jié)日。比如“長街宴”、“潑水節(jié)”都是很典型的民間節(jié)日。3.衣食住行。視野可大可小,小到對具體對象的關注,大到對這個對象在文化范疇內(nèi)的比照。4.宗教信仰。5.民間藝術。涉及內(nèi)容廣泛,包括工藝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曲藝等多種藝術形式。6.傳統(tǒng)工藝。
三、旅游時的所見所感也可以成為專題攝影的對象。
1.山川形勝。2.風味食品。3.參與體驗。
四、拍攝歷史遺跡。
1.古代建筑。2.生活方式。3.故事傳說。4.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關系。
五、以對未知事物的探索發(fā)現(xiàn)為拍攝對象,包括探尋大自然的奧秘,追尋歷史沉積下的真相,還原模糊背后的真實,重現(xiàn)歷史人物的命運,補全鮮為人知的細節(jié),展示中華文明的博大與恢弘。探索發(fā)現(xiàn),貴在出新。
5. 觀念攝影系列作品圖片
人體藝術是某些有關人體的繪畫、雕塑、攝影等藝術創(chuàng)作和行為。目前對人體藝術的理解大都局限地認為是男性或者女性脫光衣服展示身體之美,這種觀點是片面的,是對人體藝術認識的誤區(qū)。
人體攝影的大致分類:
1、古典唯美的人體攝影
2、局部特寫的人體攝影
3、抽象與變形的人體攝影
4、觀念形態(tài)的人體攝影
5、自我鏡面的人體自拍等
6. 觀念攝影系列作品介紹
在學攝影的前期階段,我們學到一些相機,構圖的一些知識。對于相機的基礎設置來說,我們必須牢記,因為相機是我們的武器,對于武器,我們必須了解透徹,不得在實戰(zhàn)中了我們自己。但是對于構圖,方法或者理論在腦中,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拍攝后,發(fā)現(xiàn)相機設置沒有問題,構圖也遵循原則,但是為什么就是拍出來的照片不是很好呢?這時候,我們就要把構圖技巧方法放在腦子中的一個小角落,暫時存放起來。因為這時我們需要補充的就是攝影的這些概念了。
畫面中的視覺平衡真的很重要。
平衡感在畫面中是圖像力量感的一種體現(xiàn)。是畫面中不同物體相互協(xié)調(diào)存在畫面中的一種關系,如果畫面一邊輕一邊重就會給人一種不舒服的感覺,我們的視覺總是想去尋找這種平衡感,因為只有發(fā)現(xiàn)畫面的平衡感,我們才覺得穩(wěn)定,才會耐看,但是平衡感不是平均,平均就會導致畫面呆板,沒有看頭。就像蹺蹺板一樣,一邊太重在下面沉著不動,沒有上上下下的來回動作就不好玩,但是上上下下的來回動作就是兩邊的平衡,重量差不多才會有的效果。
畫面的樹干人物呈現(xiàn)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讓人覺得畫面不是那么單調(diào),如果只有右前的樹干,那么左后一定要有山峰等因素去平衡,也形成了前景中景背景的平衡關系。
2.通過組圖表達很討喜。
當一張照片的表現(xiàn)力不夠的時候,或者不能完全表現(xiàn)你的所見所感,那么組圖將是你最好的選擇。
但是也許注意的是,組圖是一組相互補充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的圖,可以是統(tǒng)一的色調(diào),可以是統(tǒng)一的主題,可以是統(tǒng)一的一個邏輯故事。
一個色調(diào)的組圖表達
3.拍的不好,或許是你離得不夠近。
當我們的焦距不能到達的時候,或者是我們無法獲得更加清晰的照片的時候,這個時候,不妨走得更近一點,你會有更美好的發(fā)現(xiàn)。
4.拍得亂,是因為你拍得太多。
少即是多。這是攝影里面一句金玉良言。應該是每一個攝影愛好者應該去遵循的原則。通常我們眼睛看到很多很美的場景,但是拍出來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因為我們視覺看到的是一幅寬廣的畫面,可以更清晰的看出畫面的縱深關系還有角度更廣。但是我們?nèi)【芭臄z成一張照片的時候,畫面是有限的,不能把眼睛所有看到的畫面都拍攝進去。還有二維的畫面表現(xiàn)的縱深感有限,所以貪大而亂,沒有重點,是攝影的一個大忌。
大而全的畫面就難以表現(xiàn)重點,使得我們看什么是不知道的。
上面就是攝影我們腦中必須先有的概念。這些概念或者預設有時候比構圖更重要。學得多了,自己的系統(tǒng)慢慢就有了,知道怎么拍了,在知道怎么去拍好看的照片之后,再去嘗試新的技巧,那樣就會有自己的風格了。
7. 觀念藝術攝影作品
教父中每一幀畫面都展現(xiàn)出了攝影師拍攝的一個特定的方式都是在預先計劃的故事中完成視覺透視的效果。
會根據(jù)故事和攝影師合作的導演進行調(diào)整。并為電影想出一個簡潔的方法或概念,然后將其運用到電影攝影中。如《教父》中就運用了大量的陰影來展現(xiàn)整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