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苦瑪鏡頭怎么樣
攝影濾鏡一般為了改善透光率,一般常用多層鍍膜,通常在型號中用MC(Multi Coated)表示。攝影鏡頭的玻片也會采用鍍膜增透技術,但一般并不用特殊字符表示,有些廠商首創(chuàng)的鍍膜技術會特別注明,如富士鏡頭的EBC鍍膜技術,賓得鏡頭的SMC Takumar(超級太苦瑪多層鍍膜技術)等。
現(xiàn)代鏡頭采用的防眩光新型鍍膜技術還包括尼康的納米涂層技術用N標表示,佳能的ASC空氣球形鍍膜技術等。
2. 太苦瑪推薦
八羽怪好。
前蘇聯(lián)鏡頭格里奧斯Helios-44-2,58mm/F2,因是八片光圈葉片,因此得名“八羽怪”。
解析度極高,色彩濃厚,很有德頭的風范。焦外呈現(xiàn)令人眩暈的漩渦狀,是八羽怪成像最突出的特點,而在色彩上,則咸淡適中,后期處理有足夠發(fā)揮的余地。
3. 太苦瑪鏡頭哪個最好
比較少見的鏡頭,常見的是太苦瑪 35 F3.5.你說的這只35 f2在當時的光學技術下絕對算是大光圈牛頭了,而且從比較大的對焦環(huán)和較長的對焦行程來看,應該是面向專業(yè)用途設計的。
而且超級太苦馬大部分鏡頭都使用了光學性能很好的鑭系玻璃,這種玻璃由于有環(huán)保原因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停止使用了,但是單從光學成像上講確實比一般的光學玻璃好很多。不過我個人以為太苦瑪系列一直一來有些被過譽的嫌疑:
4. 太苦瑪廣角鏡頭
首先說明一點的是兩家蔡司都有相當多非常經(jīng)典的鏡子,東蔡的產(chǎn)量相對比較大,我們現(xiàn)在市面上看到的也比較多,其中經(jīng)典包括三劍客也就是表三寶,35 2.4,50
1.8,135 3.5,這三只相對比較便宜,表現(xiàn)也十分優(yōu)秀,當然還有相對比較貴的里三寶,20
2.8,80 1.8,180 2.8,這是黑鐵時期,之前的白銀時期也有著諸如大B小B這樣的極品鏡頭,但是東蔡最大的問題在于鏡頭品質(zhì)的浮動性很大,可能同一時期同一款式的鏡頭每顆之間的性能差距也會很大。反觀西蔡,同樣也是有大量經(jīng)典的存在,尤其是在并入福倫達之后,諸如蔡戒,最強鷹眼,凹玉等等,當年的西蔡更是現(xiàn)在蔡司的前身,鏡子的穩(wěn)定性上相比東蔡要好,但是在價錢以及數(shù)量上就遠不如東蔡了。其實與其糾結與東蔡西蔡到底哪家更好,倒不如每家試用一下,選取最適合自己,自己駕馭起來最順手的,老鏡子都有漫長的磨鏡時間,甚至可以多嘗試一些不同的老鏡,比如西德的施耐德,肖特,斯坦海爾,羅頓斯克,或者東德的梅耶,潘太康,日產(chǎn)的瑪米亞,雅西卡,太苦瑪,法國安琴,俄制的海力奧斯,尤比切爾,只有慢慢體會過這其中的差別才能真正體會老鏡的味道
5. 太苦瑪哪個鏡頭最值得買
相似焦段有28mm 29mm 30mm,太苦瑪推薦SMC版本,梅耶的話 跟潘太康解構基本一樣。是個陽光頭 高光控制出色 但是光比稍弱不適合表現(xiàn)反差低的環(huán)境,29 2.8,,貌似網(wǎng)上 不是很推薦 30 3.5斑馬倒是不錯。
6. 賓得太苦瑪鏡頭好不好
攝影濾鏡一般為了改善透光率,一般常用多層鍍膜,通常在型號中用MC(Multi Coated)表示。攝影鏡頭的玻片也會采用鍍膜增透技術,但一般并不用特殊字符表示,有些廠商首創(chuàng)的鍍膜技術會特別注明,如富士鏡頭的EBC鍍膜技術,賓得鏡頭的SMC Takumar(超級太苦瑪多層鍍膜技術)等。
現(xiàn)代鏡頭采用的防眩光新型鍍膜技術還包括尼康的納米涂層技術用N標表示,佳能的ASC空氣球形鍍膜技術等。
7. 太苦瑪 鏡頭
A檔是自動收縮光圈,m檔是手動收縮光圈,這個需要機身配合的,非原廠的會有差異。A檔時全開光圈對焦、取景,按下快門光圈自動收縮到設定的值;而手動光圈則一直是工作光圈,比較用F8,取景就很暗,對焦也很困難。太苦瑪鏡頭上面有個A檔裝置,我覺得有景深預測的功能,撥到底光圈會到工作狀態(tài),也就是收縮了,不知道說明白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