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拍攝淺景深照片
1,用淺景深使拍攝主體從前景和背景中分離出來,達到突出主題的目的
我使用的是180㎜微距鏡頭拍攝
2,巧用自然光。側(cè)光拍攝,利用暗色背景突出主體金銀花
3,利用色彩對比突出主體,如,淺綠色的背景使金銀花主體突出
4,拍攝金銀花局部,表現(xiàn)主體的特征。如,纖細彎曲的花蕊盡顯柔美
5,變化不同的角度和構(gòu)圖 突出雌蕊,雄蕊的不同。
6,借景,借用其他色彩與金銀花對比強烈的顏色做背景,進一步突出主體
2. 拍攝淺景深照片怎么拍
開大大光圈,拉近距離就能拍出淺景深。變焦鏡頭用合適的長焦端,定焦鏡頭靠走,更貼近被拍攝物體。
3. 攝影深景深圖片
1.利用光圈控制景深
光圈大小與景深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同等攝距下,利用光圈調(diào)節(jié)景深具有比較明顯的效果。需減少景深虛化背景時,應(yīng)采用大光圈乃至鏡頭絕對口徑即最大光圈:需增加景深時應(yīng)選擇小光圈乃至最小光圈。即使在同樣攝距,采用同樣焦距拍攝同一對象,收小光圈后對景深的影響非常明顯。如果在選擇光圈的同時,注意結(jié)合利用變焦鏡頭做焦距和攝距變化等,對景深的利用則更為靈活和科學(xué)。2.利用攝距控制景深
攝距越近景深越短,攝距越遠景深越長。拍攝一般場景時,景深大都以米來計算;拍攝特寫時,景深往往以厘米來計算:當(dāng)用微距鏡頭或者用便攜式數(shù)碼相機的微距模式做近攝時,景深常常會以毫米計算??梢姅z距越近,景深也越短。 在利用長焦鏡頭和大光圈的前提下,如希望再縮短景深,應(yīng)在不影響構(gòu)圖前提下縮短攝距,如以較短焦距配合小光圈做微距近攝仍然希望增加景深,可稍微退后延長攝距來增加景深。
3.利用主體與背景的距離控制景深
主體與背景的間距近,淺景深效果難以顯示:當(dāng)主體與背景都在無限遠處,即使是長焦鏡頭配合大光圈也難以有效虛化背景。如條件允許,相機應(yīng)盡可能靠近被攝主體,而被攝主體應(yīng)盡可能遠離背景,如此,虛化背景效果才更明顯。有時被攝主體位于較近攝距,而背景處于無限遠位置,即使用廣角鏡頭配合大光圈拍攝,也可較有效地虛化背景。
4.運用后景深長于前景深原理
在攝影實踐中,攝影者應(yīng)針對景深的形成特點充分利用前、后景深,一般可通過焦點選擇來充分利用景深,如拍攝半側(cè)面人物特寫,需將焦點定在靠近鏡頭的眼睛上。根據(jù)后景深長于前景深的原理,這個眼睛清晰了,另一個眼睛才會相對清晰:如將焦點定在距鏡頭較遠的眼睛上,靠近鏡頭的眼睛很可能處于景深之外顯得模糊,那就是浪費后景深了。同理。如拍攝前后共四排的合影照,焦點選在第二排,第一和第三、四排也顯得比較清晰,這就是用足了全部景深。5.多采用"光圈優(yōu)先"和"景深階梯曝光"
無論單反還是便攜機,都可通過手動檔"M"和光圈優(yōu)先模式"A"來選擇光圈,以最大限度發(fā)揮光圈控制景深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大光圈"并非一般意義上的F5.6、F4 之類的光圈,包括F2.8 的絕對口徑也應(yīng)該選擇使用。實際上處于一般攝距時,選擇中檔光圈的景深差別比較小,很多情況下非真正的大光圈難以獲得明顯的短景深。
就表現(xiàn)主體反映主題而言.景深并非越短越好,也并非越長越好。有時需將背景虛化得恰到好處,即背景既不能虛化到令人無法理解其特定內(nèi)涵,也不能清晰得對主體產(chǎn)生視覺干擾才最合適。由于單反相機都以最大光圈取景,取景和實際成像只要不是同一光圈值,就會有些差異。使用傳統(tǒng)相機時.常利用機身上的"景深預(yù)測"按鈕來檢查景深效果,數(shù)碼單反相機上也有"景深預(yù)測"按鈕,而且可隨時檢查實際拍攝效果。如有必要,可利用光圈優(yōu)先模式,在構(gòu)圖及攝距均不變的前提下,采用不同光圈拍攝幾張,以便后期選擇。
4. 有多少種方法拍攝小景深照片
1、可以選擇A擋(光圈優(yōu)先)或M擋(手動模式)來進行夜景拍攝。將F值設(shè)置為最大。
2、如果認為暗一點好,那么時間就相對短一些。最好的辦法是用多種曝光組合來進行拍攝,然后后期再進行選擇。同時在拍攝及時回放,從而調(diào)整你的曝光組合。
3、選擇不同的白平衡,將直接影響到照片的色調(diào)以及所表達的意境。一般來說不要選擇自動白平衡,這樣會影響到燈光固有的顏色。
拍攝技法
1、以長焦距鏡頭為主要拍攝鏡頭(120型相機的約250mm左右鏡頭,或135型相機的135mm左右鏡頭),取其短景深功能。
2、依人像公式構(gòu)圖法的原則,直接框取特寫、半身、七分身或全身之構(gòu)圖,大約是距離被拍者5—8步左右,即可輕易拍得。
3、曝光時,需依人像攝影的特點,多開1~2檔光圈補償,以使臉部質(zhì)感較為亮麗。
4、為了制造亮麗的眼神,最好在人像前方置一塊反光板或白色板,以使眼睛反射雪亮光點。
5. 淺景深人像攝影
接下來便以手中的華為P30 Pro為例,來看下手機的人像模式和普通的拍照模式有何不同,其他品牌大同小異。
拍照
拍照便是普通的拍攝模式,可實現(xiàn)手動對焦、簡易曝光補償、連拍、對焦與測光分離等功能。
▲對焦、測光分離
▲上下滑動小太陽即可增加或減少畫面亮度。
不過現(xiàn)在有很多手機具有“AI攝影功能”,即手機會自動會識別拍攝的場景,并調(diào)用適合拍攝這一場景的參數(shù),從而簡化操作,輕松拍出優(yōu)質(zhì)照片。
▲AI自動采用適合拍攝綠葉的參數(shù)進行拍攝。
人像模式
“人像模式”是手機模擬專業(yè)相機的大光圈淺景深效果,通過算法,對焦主體,對背景進行虛化處理,達到突出人像的效果。
▲華為P30 Pro人像模式
不過需用好人像模式,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控制人與背景的距離
要想拍出人物清晰背景虛化的效果,模特與背景的距離要注意,人物與背景不要距離太近,否則會導(dǎo)致景深效果不明顯。
▲模特與背景的距離,離遠一點,虛化效果更好。
2、避開雜亂背景
拍攝時,盡可能避免雜亂的背景,否則會出現(xiàn)人像邊緣邊渡不自然的狀況,建議選擇簡潔、有層次的背景。
3、避免低角度和高角度
很多人為了大長腿/瘦身瘦臉會采用大角度仰拍/俯拍,這在“人像模式”下可行不通,因為這樣的大角度拍攝,機器會認為“臉”和“腳”不在一個平面上,要么臉部虛了要么下半身虛了,要想都清晰,用小角度仰拍、俯拍或者普通模式即可。
▲小角度仰拍
4、美顏適當(dāng)
考慮到可以后期美顏,所以不太建議拍攝時就加入過多的美顏效果,因為美顏太過的話,后期處理的空間就變小了。
▲美顏級數(shù)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華為人像模式中的“黑科技”,針對背景的虛化,有不同的虛化“效果”,如圓形光斑、心形光斑、旋焦、窗影等。
6. 拍攝淺景深照片的軟件
拍前景清晰背景虛化的圖片:
一、條件及方法:
1、大光圈(盡量用最大光圈,要受鏡頭限制);
2、用長焦距;
3、前景與背景的距離,最好前景離相機要近點,背景與前景要稍遠;
4、在微距模式下更容易拍出背景虛化效果。
二、技術(shù)要領(lǐng):
1、對焦準確:數(shù)碼相機的對焦大多是相機自動完成的,如使用手動對焦,只要把焦點調(diào)到主體的位置上就行了;如果主體與背景距離較遠,就會出現(xiàn)主體對焦不準確。所以我們使用自動對焦拍攝時,盡可能不用智能對焦,而使用中央對焦,把對焦框?qū)手黧w半按快門(對焦鎖定)然后取景拍攝,來保證主體的清晰。
2、曝光度合適:曝光過度會損失照片高光部位(亮處)的細節(jié)和色彩,而曝光不足會損失照片低光部位(暗處)的細節(jié)和色彩,只有準確的曝光才能真實還原被攝主體的細節(jié)和色彩。一些相機提供了手動曝光調(diào)節(jié)模式,我們可以根據(jù)被攝主體的受光情況來調(diào)節(jié)曝光量(不考慮背景的曝光量)。在使用自動曝光時,盡可能不使用評價測光,因為這時相機是根據(jù)整個畫面的光線強度來確定曝光量的,如果背景明亮,主體的曝光必然不足。這就是有的朋友拍攝人像時面部發(fā)黑的原因。所以應(yīng)該使用中央重點測光,如果背景光線過亮,就要使用點測光,這樣才能保證主體曝光度合適。
3、設(shè)置正確的白平衡:白平衡是否正確,關(guān)系到主體的色彩能否得到正確還原。一般情況下可以用自動白平衡,特殊光線下,一定要用手動設(shè)置。
4、背景的處理:雜亂的背景能削弱主體的表現(xiàn)力,而一個好的背景,則能襯托主體,增加主體的視覺沖擊力。關(guān)于背景的處理有下幾點:
a、虛化背景:利用鏡頭的景深來虛化主體周圍的物體。所謂景深,就是可以清晰成像的范圍。在焦點的前后,有一段距離內(nèi)的物體在照片上是清晰的,這段距離就叫景深。景深的大小與鏡頭光圈的大小和焦距的長短成反比,即光圈越大焦距越長景深越小,光圈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所以要想虛化背景,就要開大光圈,增加焦距,以縮小景深,盡可能使主體以外的物體處于景深之外,這樣在照片上,主體是清晰的,而前景和背景是模糊的,這就突出了主體。在微距時,鏡頭的景深也將變小。如果實際拍攝沒有達到預(yù)期的效果,也可以用PS調(diào)整。Photoshop快速虛化背景的一種方法我曾用Photoshop處理過背景虛化照片。
b、暗化背景:改變背景的明亮度來突出主體。在拍攝時,以主體為標(biāo)準來曝光,使主體曝光合適而背景曝光不足。在使用人工光時,增加主體的照度,減低背景的照度,在主體與背景距離較遠時,也可以使用閃光燈作主光拍攝,以達到暗化背景的目的。還可以在后期制作時利用圖像處理軟件來暗化背景。
c、凈化背景:在拍攝一些較小的物體時,可以在主體的后面加上純色的背景布,這樣照片出來干凈漂亮。也可以利用天空、平靜無反光的水面、干凈的墻壁等等自然條件來凈化背景。
總之,要拍出前景清楚 背景模糊的照片用大光圈,長焦距 。盡量使被攝主體離鏡頭近些,使背景離被攝主體遠一些.。
前景清晰背景模糊——虛化背景(又名淺景深)拍攝技巧:
1、微距模式:拍攝特寫時按左鍵(有朵小花的標(biāo)識),選擇微距模式即可。
2、長焦模式:記住一個“減加加”原則
“減”小自己與被攝體的距離(注意構(gòu)圖)
“加”大焦距(焦距大畫質(zhì)有所降低)(注:f6為廣角端,f60為長焦端)
“加”大光圈(注:廣角:F2.8為最大光圈/長焦:F4.3為最大光圈,F(xiàn)8.0為最小光圈)
7. 拍攝淺景深照片技巧
第一,一定使用鏡頭罩,防止雨水從鏡頭的前部進入。
第二,嘗試使用偏振鏡拍攝,潮濕植被的顏色會變得更有生機。
第三,嘗試拍攝淺景深作品,當(dāng)雨點變身完全失焦的散景時,效果會變得非常棒。
第四,記得嘗試拍攝你能想到的每一個角度。注意出雨滴中令人驚訝的反光和衍射。
嘗試拍攝下雨大景做背景。例如,如果你正在拍攝一只小昆蟲并將下雨做背景,盡管每個雨滴非常小,還是可以拍出很大的規(guī)模下雨畫面。
8. 拍好淺景深照片的要領(lǐng)是什么
所謂的近實遠虛,其實就是一種淺景深的效果:讓主體突出、背景虛化,要達到這種效果,可以用以下方法:
1、用大光圈拍攝,比如F1.2、F1.4;
2、用長焦鏡頭,焦點處清晰,其余全部被壓縮、虛化掉了,有一種剝離感,用于拍特寫。
3、還要注意兩個距離:第一是鏡頭與被攝體之間的距離,越近景深越淺;第二是被攝體與背景之間的距離,越遠景深越淺。
注意這幾個方面,多多練習(xí),就種達到這種近實遠虛的效果!
9. 如何拍攝景深淺
㈠ 手持拍攝
手持拍攝夜景是普通人最常用的拍攝方式,因為它是最方便的。手持拍攝夜景最大的挑戰(zhàn)是光線弱,很容易拍“糊”。
手持拍夜景基本參考步驟:
1) 打開防抖功能
2) 根據(jù)曝光“白加黑減”的原則,調(diào)整曝光補償略微減0.3到0.7檔曝光。(有些夜景可以拍的亮一點,酌情而定)
3) 如果光線太暗以至快門速度達不到安全快門,則看看有無可能用更短的焦距靠近拍攝
4) 開大光圈以盡量達到安全快門
5) 如果已經(jīng)開到最大光圈依然無法達到安全快門,那么調(diào)高ISO直至快門速度達到安全快門或是可以穩(wěn)定相機不拍糊的程度(有的老鳥手比較穩(wěn),可以在比安全快門慢的情況下持穩(wěn)相機)
6) 如使用高ISO,設(shè)置“高ISO降噪”為“高”
7) 由于大光圈景深淺,為了獲得較大的景深以保證整個畫面的清晰,我們一般都對較遠的地方進行對焦
8) 最后一點就是盡量穩(wěn)持相機,盡量找可以靠的地方靠身體,來加固穩(wěn)定。(參考《美女教你如何拍照片》)
解釋:
一般關(guān)于夜景拍攝降噪,相機有兩項設(shè)置:
-- “高ISO降噪” (High/Normal/Low)
降噪算法一般會對畫面的細節(jié)造成傷害,所以一般我們都設(shè)置成normal,只有使用高ISO時使用,以降低噪點的影響。
-- “長時間曝光降噪” (on/off)
用低感長時間曝光拍攝時使用,以降低長時間曝光造成的熱噪點,用三腳架拍夜景時常用。降噪的原理是增加一倍的曝光時間來對比前后曝光進行減降噪,所以會讓每張照片的拍攝時間增加一倍左右。
TIPs:
-- 如果高感畫質(zhì)實在太差,可以考慮做成黑白模式,這樣可以減少高感帶來的色彩質(zhì)量下降的影響。
手持拍攝的優(yōu)點:
1). 機動性,抓住瞬間的能力。相對三腳架拍一張照片需要擺架、固定、調(diào)整、開拍等繁瑣步驟,手持拍攝的機動性和反應(yīng)速度要好的多,可以用來拍攝一些來不及架三腳架拍攝的內(nèi)容。
2). 構(gòu)圖機位的自由。有些地方不方便放置三腳架,并且三腳架固定機器依然有高度、角度的限制,相對而言,手持相機的機位幾乎不受限制,人可以到的地方都可以是機位,構(gòu)圖可以更為靈活。
3). 便攜性。手持拍攝只需要相機即可,可以拋開三腳架閃光燈等大量附件。
手持拍攝的缺點:
低畫質(zhì)。高ISO、大光圈、快門速度過慢,這些因素全都會使畫質(zhì)下降,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快門速度過慢帶來的抖動模糊,而為了達到安全快門,我們常常提高ISO,這不但會增加噪點,而且色深、寬容度都會下降。
㈡ 三腳架拍攝
一般而言,嚴肅的夜景拍攝都是用三腳架完成的。由于使用三腳架以后可以用低ISO和最佳光圈拍攝景物,所以可以大幅提高畫面質(zhì)量。即使是頂級單反,如果手持拍攝,拍出來的畫質(zhì)還不如入門單反加三腳架拍攝的,因此,三腳架對于夜景拍攝的意義實在太重要了。
一般用三腳架拍攝的基本步驟:
1) 手持取景選擇好機位
2) 架穩(wěn)三腳架,調(diào)整好機位。
3) 打開“長時間曝光減噪”為“開啟”,并設(shè)置“高ISO降噪”為“中等”
4) 關(guān)閉防抖功能。在三腳架上打開防抖功能會降低畫質(zhì)。
5) 根據(jù)曝光“白加黑減”的原則,調(diào)整曝光補償略微減0.3到0.7檔曝光。(有些夜景可以拍的亮一點,酌情而定)
6) 沒有特殊需求的情況下,一般使用最佳光圈拍攝。
7) 如果相機有“反光板預(yù)升”功能,請打開。
8) 如果長時間曝光的話,比如30秒以上,最好是把取景器目鏡罩戴上,以防止多余的雜光進入取景器影響圖片質(zhì)量
9) 使用快門線啟動快門,如果沒有快門線,可以用相機的延時自拍功能,以盡量避免手按動快門鍵帶來的震動影響。
TIPs:
三腳架升起中軸會降低穩(wěn)定性,所以盡量不升中軸。
有些地方無法架三腳架可以尋找替代物,比如放在扶手上。
UV鏡會微弱影響光線通過,長時間曝光會積聚這種效果,可以摘下UV鏡,增加通透感和防止眩光
夜晚對暗處對焦會比較困難,容易來回“拉風(fēng)箱”,當(dāng)我們選定了主體并對上焦以后,可以調(diào)到手動對焦模式,以防止再次按快門的時候再“拉風(fēng)箱”
三腳架拍攝的優(yōu)點:
1)高畫質(zhì)。由于使用低ISO中等光圈拍攝,可以保證高畫質(zhì)。
2)可以使用慢速快門。慢速快門可以記錄累積的光線,拍出和人眼看出不同的效果,是創(chuàng)意拍攝的常用手段。
三腳架拍攝的缺點:
1)便攜性差。三腳架相對相機可以算是又大又重了,一直帶著很不方便。
2)機動性差。架起三腳架到拍下照片再快也需要一定時間,對于需要抓拍的場合,顯然是來不及了。
3)難以抓拍,三腳架屬于“大家伙”,容易嚇著人。
4)構(gòu)圖機位有死角。有些位置和角度沒法使用三腳架。
㈢ 閃光燈及補光
夜景拍攝中,有時候我們需要給前景補光,最常見的情景就是拍攝夜景人像。
我們先談?wù)動瞄W光拍攝夜景人像的常見問題:
1). 人像太暗
由于閃燈的光照功率是隨著距離呈現(xiàn)幾何級數(shù)銳減的,所以普通的閃光燈并不能照亮太遠的人。出現(xiàn)太暗的情況,首先就是要檢查是否人站的太遠了;其次可以看看是否用的光圈太小,如果光圈過小可能會導(dǎo)致閃光燈的在最大功率下依然不能補足光線,可以調(diào)大光圈或者調(diào)高ISO,調(diào)大光圈會影響到景深,調(diào)高ISO會影響畫質(zhì),這要看具體情況來調(diào)整。
2). 人像正常,背景漆黑,完全看不出夜景的燈光璀璨
一般我們打開閃光燈后,快門和閃光燈會同步,快門速度默認是1/60s,這樣的快門速度下,夜景背景一般容易曝光不足,導(dǎo)致看上去一片漆黑。這種情況有多種辦法解決,例如:
-- 讓人站在燈光下,保持和背景相似的亮度,關(guān)閉閃光燈,用手持拍攝夜景的方法拍攝
-- 用大光圈,提高ISO來增加背景的曝光。
-- 使用三腳架和異步閃光模式。長時間曝光準確曝光背景,并用閃光燈瞬間對前景(人)補足曝光。
3). 人像和背景的顏色不一致,看起來不自然
這是由于環(huán)境燈光的白平衡和閃光燈的白平衡有差異造成的。
可以使用閃光燈前置濾色片?;蛘吆笃诜謭D層調(diào)整色溫。
4). 人像光線不自然
這是由于光線太硬造成的,有條件的話,可以不直接對著人像閃,而是利用反射打光到人像?;蛘呤怯梅垂獍澹蠊β食A翢粞a光等措施。
閃光燈的作用是補光,拍風(fēng)景的時候有時候也需要補光,只是閃光燈的功率可能不夠,這時候我們可以創(chuàng)意的利用一些光源對前景進行補光。例如:
1) 車燈補光。
由于車燈功率比較大,所以用的適當(dāng)常常有比較好的補光效果。
2) 用慢門曝光,用閃光燈長時間補光
當(dāng)我們使用長時間曝光的時候,可以用閃光燈多次照射前景進行補光。
㈣ 小 結(jié)
總結(jié)一下夜景拍攝的常用手段:
防抖
可以在快門速度快于1/10秒的時候降低穩(wěn)定拍攝需要的快門速度,當(dāng)快門更慢或者是用三腳架拍攝的時候,不起作用。
大光圈
可以提高快門速度,以提高拍清晰的概率,但是同時會減小景深和略微降低畫質(zhì)。
三腳架
可以穩(wěn)定相機,從而不用擔(dān)心不穩(wěn)定帶來的模糊。但是對于非靜止的物體,依然無能為力。
高ISO
可以提高快門速度,以提高拍清晰的概率,但是會降低畫質(zhì)。
閃光燈
可以補光以照亮前景,但是功率有限,無法對遠處及大面積的景物進行補光。
10. 相機淺景深
怎樣拍出主體清晰背景模糊的人像照片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區(qū)分是用專業(yè)相機拍攝還是用手機拍攝。
先說簡單的,用手機拍攝的話直接調(diào)到相機的人像模式,手機會通過算法自動的模擬出淺景深(也就是主體清晰背景模糊)的照片,但這畢竟是手機通過AI智能計算出來的,自然度和準確度都會打一些折扣。要想真正的實現(xiàn)這種淺景深的效果,就要用專業(yè)的相機了。
因為影響畫面景深的因素有四個,分別是:光圈大小、拍攝距離遠近、鏡頭焦距長短和感光元件的大小。光圈越大,景深越?。ū尘霸侥:?;拍攝距離越近,景深越??;鏡頭焦距越長,景深也越??;感光元件越大,景深也越小,專業(yè)相機尤其是全畫幅相機的感光元件和原來的一張膠片大小相當(dāng),是手機感光元件的約二三十倍,因此也更容易的實現(xiàn)淺景深的效果,這也是人像攝影師忠愛全畫幅相機的原因。
如果用相機拍攝淺景深人像的話可以這么操作:1、選擇合適的模式:可以用相機上的人像模式,該模式相機會自動把光圈調(diào)大,從而拍出背景虛化的照片。推薦用光圈優(yōu)先模式,在佳能相機模式轉(zhuǎn)盤上用AV表示。然后把光圈調(diào)整到最大,注意,數(shù)字越小,光圈越大。
2、選擇合適的焦段:如果是變焦鏡頭,把鏡頭推到長焦端,如果用定焦,可以選擇85、135等焦段。
3、在理想的構(gòu)圖范圍內(nèi)盡可能的靠近被攝體拍攝。
下面六張照片前三張為手機的人像模式拍攝,后三張為相機拍攝,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