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膠片感光度
膠卷的100度、200度是指的感光度。
數(shù)碼攝影沿襲了膠片攝影的感光度設置數(shù)值,所以,使用數(shù)碼相機攝影時,也是一樣的感光度。
區(qū)別在于,膠卷感光度范圍不如數(shù)碼感光度范圍寬。比如一個感光度100度的膠卷裝入相機里,只能按100度的標準設置曝光組合,不能改變。
如果想改變感光度,就必須另換一卷200度或400度的膠卷。
而數(shù)碼相機則不存在此類問題,可以根據(jù)光的亮度變化,隨時改變感光度。
2. 膠片感光度和數(shù)碼感光度
相感光度是什么
感光度就是指相機膠片或者是感光元件對光線的敏感程度,用ISO表示感光度越高,感光元件對光線就越敏感,也就越容易拍攝出明亮的畫面,我們常用的感光數(shù)值一般在,ISO100~ISO3200之間,如果感光度的數(shù)值增加一倍,相機對光線的敏感程度也會增加一倍。
我們要對常見拍攝場景的感光度設置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在晴天的戶外可以使用ISO200,在陰天或者室內(nèi)可以將感光度設置成ISO450~iso800,如果是在光線昏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長時間曝光拍攝就算使用iso100也能拍攝出明亮的照片。
感光度越高,噪點越多
在數(shù)碼相機時代用高感光度拍攝的照片而產(chǎn)生的便是噪點,造點式感光元件,感知信號被放大而導致的信號失真,還原到畫面上,就形成了細小的雜色塊,感光度越高,產(chǎn)生的信號就被放大得越多,帶來的失真也就越多,畫面中的噪點也就越多,單單就以觀感而言,比起一張曝光嚴重不足的廢片,一些有噪點的照片還是可以被接受的,一方面為了獲取最好的畫質(zhì),在保證出片率的前提下,我們要使用盡可能低的感光度,另一方面為了保證出片率,在弱光環(huán)境或者是需要使用高速快門的情況下,要果斷提高感光度。
低感光度也會產(chǎn)生噪點
在低感光度下長時間曝光拍攝也會產(chǎn)生噪點,這是因為長時間曝光過程中感光元件受到了大量的信號,這些信號并沒有完全被相機正確處理,那些少量失真的信號就成為了噪點,為了避免出現(xiàn)這種情況,我們可以使用相機自帶的長時間曝光降噪功能,開啟降噪功能的相機會拍攝完一張照片之后,自動拍攝一張同樣的照片,通過內(nèi)置程序?qū)蓮堈掌M行比對,并且進行噪點修復,由于需要長時間進行降噪處理,因此相機在此期間不能進行再次拍攝這樣處理過的照片,可能會損失一些銳度。
越大的相機高感性能越好
感光元件的大小和相機的高感性能密切相關,感光元件面積越大,能感知的光線就越多,全畫幅相機的像素點要比APS-c畫幅相機的像素點要大,所以感光度也會增加不少,此外畫幅越大,為了處理更多的信號,相機內(nèi)部的CPU性能也會越強。
3. 電影膠片感光度怎么調(diào)
首先呢,曝光有三個要素,感光度、光圈、快門。它們?nèi)齻€共同決定了底片能夠接受多少光量,而每個環(huán)境對應了一個EV值,通過更換不同感光度的膠片,調(diào)節(jié)快門速度,光圈值可以獲得一個組合,從而符合當前環(huán)境下的EV值。嚴格的膠片拍攝是需要用到測光表的,首先測量你要拍攝主體的亮度,再測量該場景內(nèi)最暗部的亮度和最亮部的亮度跨度是多少檔,膠片的寬容度是否能涵蓋這個范圍,若不能的話是否可以通過減少沖洗時間使得高光區(qū)域細節(jié)展露,或者減少環(huán)境光比使得膠片的寬容度能夠覆蓋整個場景。個人建議首先應理解曝光三要素及其對畫面的影響,用微單或單反的測光功能和直方圖獲取當前場景下的曝光組合,將這個組合應用到膠片機上即可。
4. 膠片感光度是什么意思
21定,當時是中國對膠片感光度的設置標準,來源于德國標準,等同于現(xiàn)在的美國標準100度。
5. 電影膠卷感光度
恰恰相反,過高的感光度,會使照片暗部產(chǎn)生過多的雜點(也叫噪點),影響照片的清晰度。
膠片攝影的材質(zhì)更加明顯,反而是感光度越低的膠卷,成像越清晰細膩,比如柯達與富士的專業(yè)膠卷,其感光度大多在64度或100度。
數(shù)碼攝影對高感光度的成像清晰度進行了改進,但超過1600度后,清晰度仍會受到影響。
6. 電影膠片感光度是多少
常見的膠卷有120膠卷和135膠卷。
經(jīng)常用的是135膠卷,135膠卷適應于各種型號的135照相機。這種膠卷寬35毫米,長160~170厘米,膠卷兩邊有按規(guī)則排列的片孔。一般可拍攝3.6厘米×2.4厘米的底片36張,也有可拍攝20、24、72張的135膠卷。
120膠卷根據(jù)不同的120照相機可拍攝出大小不同的畫面,其中有拍攝16張底片的(畫幅為4.5×6厘米);拍攝12張底片的(6×6厘米);還有拍攝10張底片的(6×7厘米)與8張底片的(6×9厘米)。120膠卷的長度一般為81-82.5厘米,寬度為6.1-6.5厘米。120膠卷拍攝幾張底片,取決于相機的型號而各不相同。
擴展資料:
膠卷的發(fā)展歷史
膠片 ,是一種制成影像物料?,F(xiàn)今廣泛應用的膠片是將鹵化銀涂抹在聚乙酸酯片基上,此種膠片為軟性,卷成整卷方便使用,所以又稱膠卷,當有光線照射到鹵化銀上時,鹵化銀轉(zhuǎn)變?yōu)楹谏你y,經(jīng)顯影工藝后固定于片基,成為我們常見到黑白負片。彩色負片則涂抹了三層鹵化銀以表現(xiàn)三原色。除了負片之外還有正片及一次成像膠片等等。
早期的膠片用玻璃作片基,19世紀晚期塑膠工業(yè)技術成熟,壓成薄片的塑膠片取代玻璃成為片基。
膠片以感光速度(din/ISO)來分別,由最低速之ISO25度至高速之ISO3200,一般來說感光度越低,畫質(zhì)越細膩。最常用的膠卷為din21度/ISO100,其次是快片,即din24度/ISO200。其它速度的膠卷,由于價格,沖片技術要求特殊,在2000年左右數(shù)字攝影興起后,幾乎只有專業(yè)人士才會使用。但由于復古風興起的緣故,膠片又再次稍為普及。
7. 感光膠片相當于什么
菲林片和X光片的“片基”是滌綸片基。過去用硝酸纖維素作片基,其最大缺點是易燃。后來改用三乙酸纖維素作片基稱為安全片基。20世紀60年代滌綸片基又應運而生,它具有更高的強度和更小的變形。目前除電影膠片和民用膠卷基本仍使用三乙酸纖維片基外,其他如X射線膠片、印刷膠片、遙感膠片和縮微膠片等均使用滌綸片基。
菲林片是印刷制版所用的膠片,用菲林片曬PS版即可上機,就相當于照片的底片一樣。在精度印刷時是必不可少一道工序。菲林分為陽片和陰片。
X光片是X光穿透照射拍攝成的圖片。多用于醫(yī)學治療當中。
片基是感光膠片的支持體,是一種具有透明、柔軟特性和一定機械強度的塑料薄膜,它的特性構(gòu)成了膠片的主要物理機械性能。
滌綸片基是聚酯片基的一種,耐低溫寒冷,收縮性小吸濕性小,平整度高,完全透明。機械強度高。與三醋酸纖維片基相比具有更好的物理機械性能和幾何尺寸穩(wěn)定性。
8. 膠片的感光
普通可見光膠片只對可見光范圍內(nèi)的頻率的電磁波感光,當然也有專用膠片,比如X光片對倫琴射線感光,紅外膠片可以對紅外光感光(同時它也對可見光感光)
9. 膠片的感光效應
X線成像的原因一個是射線本身的穿透性,二個是人體組織之間的密度與厚度的差別。X線之所以能使人體組織在熒屏上或膠片上形成影像,一方面是基于X線的穿透性、熒光效應和感光效應;另一方面是基于人體組織之間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別。當X線透過人體不同組織結(jié)構(gòu)時,被吸收的程度不同,所以到達熒屏或膠片上的X線量即有差異。這樣,在熒屏或X線片上就形成明暗或黑白對比不同的影像。
10. 感光度高的膠片性能特點
照相底片感光度,感光度(包括數(shù)碼相機的cmos)就是感光體對光的靈敏度,感光度設置越高時感光體(膠片丶cmos)曝光時對光線要求越低,在相機曝光時是主觀的感光度設置(膠片感光度是出廠時已經(jīng)是定值,數(shù)碼相機cmos隨機設置),結(jié)合現(xiàn)場的光線條件,產(chǎn)生了適曝的EV。(快門速度與光圈組合)。這就是感光度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