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單反拍樹林光線
要想拍出太陽光線,首先要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地點,時間一般為早上日出或者下午夕陽余暉的時候拍攝最理想,選擇地點也很重要,最好有建筑物或者樹林、草叢遮擋一部分光線的地方,這樣的光線會映射出比較長的條形,最好用廣角鏡頭,光圈盡量小,F(xiàn)8.0以上,這樣快門速度就會慢一些,拍出來的光線會像星狀一樣,快門越慢,光線線條越長。
2. 攝影拍攝光線
對于攝影拉攏說.拍攝的最佳時間是根據(jù)你需要拍攝的效果來定的.一般的拍照的話就是上午9點到11點,下午的3點到5點.這個時候拍出的照片人物會有比較強的立體感,比如在傍晚時分拍攝的照片,選擇不同的角度拍攝,可能在人物的頭發(fā)上會出現(xiàn)夕陽的顏色呢.也可能在照片上會拍出夕陽的形狀.LZ可以去嘗試下.
3. 單反相機在光線強的情況下怎么拍攝
背后有大量燈光可以分幾種情況來看。
1.前面或側面也有比較好的光線,比如大的燈箱、櫥窗之類的,可以讓被攝的人或者物靠近這個光源,打亮主體,用大光圈拍攝。
2.如果是拍攝靜止不動的物體,可以通過教長時間的曝光來提亮;拍人的話一般不建議這樣,人會動,很難保證幾秒鐘一動不動。
3.自帶輔助光源,led燈或者閃光燈,led所見所得對新人比較友好。閃光燈功率高,出來的效果會更好一點,相對的對技術要求也高很多。
4. 單反拍攝光線穿透樹林
單反拍夕陽iso值設定200或以下。
單反拍夕陽iso值設定200時(根據(jù)氣象、霧霾、薄云的情況)紅日測光1/4000左右,紅日周圍測光則依次降...。一般情況是考慮夕陽以外的陪體層次表現(xiàn)程度,比如長焦500MM鏡頭拍-紅日即將落下群山、樹林、江河、高樓....,需要兼顧考慮主題和陪體的亮度,測光點選擇主體和陪體之間決定曝光-實踐多咯就有自己的經(jīng)驗了。
白平衡、色溫選擇自動,手動需要豐富的經(jīng)驗,選擇自動就是選擇相機的‘經(jīng)驗’比較八九不離十。
5. 拍人像光線
光線強時拍照最好,逆光深色背景或樹,平價測光或點測光,閃光燈及其它方法統(tǒng)統(tǒng)不用。
6. 拍森林光線怎么拍
這是需要一個襯托感,通過背景來構圖以達到整幅風景不錯的樣子
7. 怎么拍出光線穿過樹林
陽光的光線在攝影里面主要是星茫和丁達爾光。在拍攝星茫的時候我經(jīng)常是小光圈一般在f11-f22之間,對焦在光源附近。丁達爾光俗稱下瀉光或者耶穌光,遇到這樣的光線機會不多,而且稍縱即逝。所以要抓緊時間拍攝,正常拍攝風光片的設置就可以。
8. 拍樹林光影
樹葉的縫隙就是小孔,原理就是小孔成像 太陽是園的,所以像也是園的,要是日偏食的時候,成的像當然也只有半個園點了。
光線透過膠體,從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觀察到膠體里出現(xiàn)的一條光亮的“通路”,這種現(xiàn)象叫丁達爾現(xiàn)象,也叫丁達爾效應。 英國物理學家丁達爾(1820~1893年) ,首先發(fā)現(xiàn)和研究了膠體中的上述現(xiàn)象。這主要是膠體中分散質微粒散射出來的光。
在光的傳播過程中,光線照射到粒子時,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長很多倍,則發(fā)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長,則發(fā)生光的散射,這時觀察到的是光波環(huán)繞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稱為散射光或乳光。丁達爾效應就是光的散射現(xiàn)象或稱乳光現(xiàn)象。
9. 相機拍攝光線
手機拍這種光線,多半是偶然的機會,當然也要有運氣的成分。往往是在清晨,太陽在茂密的樹林后面若隱若現(xiàn),陽光透過樹叢枝葉,由于空氣中彌漫著微小的塵埃和霧氣的原因,便形成了一道道迷人的光線,這就是丁達爾現(xiàn)象,是一種光的散射現(xiàn)象。
下圖是晨練時,偶然拍到——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站位,一直到合適的角度,有漂亮的光線透過樹叢。后期snapseed,用“調整圖片”界面,分別以增加或減少亮度、對比度等,得到的不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