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風光的難度就在于如何駕馭狂放不羈、變化無窮的大自然。它需要拍攝者的觀察和提煉,靈活的運用攝影藝術語言,從平淡無奇的景物中創(chuàng)造出融入拍攝者感情心弦的畫面。具體拍攝技術有這么幾點:
1.小光圈大景深展現(xiàn)細節(jié)
2.尋找引導線作為觀看的路徑
3.運用前景和背景渲染氣氛
4.運用倒影增強感染力
5.巧妙運用光線
捕光捉影是風光攝影中一項重要的手段。光線能使畫面產(chǎn)生明暗層次、線條和色調(diào)變化,巧妙運用光線可以更好地表現(xiàn)出畫面內(nèi)涵,使畫面產(chǎn)生獨特的藝術效果。所以我個人認為,風光攝影中怎么巧妙的運用光線是最難掌握的技術。
風光攝影中最難掌握的就是濾鏡技術。根據(jù)不同光線拍出賞心悅目的風光照片,濾鏡技術是一大難點。其中最難的就是在陰天,霧霾狀態(tài)下怎樣拍出更具特色的風光照片。很多風光攝影師基本就是靠天氣吃飯,沒有了云霞就一籌莫展。
如何拍出如同電影效果的攝影照片,或者是后期應怎么調(diào)整
如何拍出如同電影效果的攝影照片,或者是后期應怎么調(diào)整?修改
對于這個問題,我個人并不傾向于去總結一套方法。說實話,我對@劉燁宏 轉載的 《電影膠片風格調(diào)色的思路與實踐》這篇文章有一些不理解,這篇文章對于色彩的理解完全沒有達到一個風光攝影師及格的水準,更別說電影攝影了。這兩幅圖片無論哪一方面,前者都要勝過后者。
但是遺憾的是,我們攝影論壇充斥著這樣的所謂調(diào)色技巧,把原本優(yōu)質(zhì)的照片處理成這種不倫不類的風格,更令人發(fā)指的是,居然得到網(wǎng)站編輯或者攝影師的推崇,總是令人有種閉關鎖國的無奈之感。
像這樣的風光圖片,可以參考500px / Popular Photos網(wǎng)站,這不是一個電影攝影網(wǎng)站,但是卻是時下最流行的攝影師在線交流網(wǎng)站,我相信題主所問的拍出如同電影效果的攝影照片,絕對不僅僅是色彩的因素。
前面幾位的答案都是橫向分析一些影片的攝影風格,我就說點別的。記得上一屆奧斯卡最佳攝影和最佳視覺效果都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下簡稱少年派 ),簡單的說點自己對于這部影片在視覺上的理解,希望可以給予題主一些有助于思考的內(nèi)容。
少年派不是一部完全由普通攝影機拍攝出來的電影,而是一部3D電影,這里我們僅僅討論正片的視覺色彩風格。
影片最開始是派家里動物園的介紹,從這一幀的情況來看,高光被降檔了,用LR取值R84.5,G86.9,B89.1,明顯的是偏藍青色,暗部區(qū)域最深的不低于R5,G5,B5。也就是說,從這一幀的情況來看,暗部區(qū)域是純灰色,沒有色彩傾向,而亮部則是偏藍青色,符合人眼對于藍青色不敏感的補充,這樣的色調(diào)在后面還有很多。而對于平面攝影師,這樣的色調(diào)顯然不符合他們對印象中所謂大片的理解,如果我是雜志社或網(wǎng)站的美指,我可能會把照片設計成這樣:
這張照片和電影畫面有什么不同呢,首先曝光值不一樣,電影院幾乎是全黑的環(huán)境,所以電影畫面的曝光值一定是低于普通照片的,否則會造成畫面過亮。其次這個照片已經(jīng)被風格話了,不是原來的場景還原,而是藝術處理,一般來說,電影需要的是表現(xiàn)整體畫面風格,適應畫面環(huán)境,不需要額外的藝術處理。印刷稿和網(wǎng)站,比較傾向于更明亮的色調(diào),暗部區(qū)域也會偏色,形成獨特的視覺風格。這張的暗部區(qū)域偏向于藍色,沒有電影畫面那么黃,紅色部分則適當增加飽和度,并增加暗角。
對比一下如果是電影畫面適應到bing的主頁
相比之下,我個人更喜歡電影畫面的味道。
這是拍攝時的劇照,我們看到pi的褲子幾乎是純白色(暗部度偏藍),船體也是白色,而在最終影片里,導演的處理是偏向于綠色,綠色的數(shù)值比紅與藍高出4%。
至于為什么要偏綠,這個有很多因素,有可能和那個時代的kino flo燈組有關系,kino flo用久了會偏綠,后來索性都調(diào)成綠色(《七宗罪》是始作俑者),或者是讓人跟電視新聞的夜景聯(lián)系起來(電視新聞的夜景會用夜視儀拍攝,夜視儀是綠色),使人產(chǎn)生真實的感覺,又或者是人眼對于綠色更舒服??傊?,現(xiàn)在的風格就是這樣,偏綠。
對比正片截圖和劇照我們發(fā)現(xiàn),影片把高光壓的很低,仿佛加了一層青色的濾鏡,天空被填充了綠色,減少紅色的飽和度,暗部細節(jié)提亮,暗部和亮部的對比不是那么明顯,相當于增大了寬容度,讓看看到更多的細節(jié)。
風光大片,雖然是合成的,但是依然可以看到設計師藝術造詣,暗部細節(jié)豐富,高光依然偏青藍,白平衡始終沒有往暖的方向傾斜。構圖這里就不說了。
室內(nèi)一般場景,窗外的高光依舊被壓低,注意室內(nèi)暗部細節(jié),沒有造成細節(jié)損失,看起來像加了暗角,其實沒有,只是中間的高光產(chǎn)生的錯覺。白平衡依舊像藍綠方傾斜,整體曝光降檔。派身上的白色衣服偏冷,另外攝影師盡量減少環(huán)境光對攝影的影響,室外的光線看起來是白色,窗簾沒有被室外的顏色污染。(真實情況可能是室外的光線會造成偏藍,后期被修飾。)
室內(nèi)一般復雜場景。此處光線較為復雜,把握不好容易弄臟畫面,廚師的臉部補光充分,背景也有理想的光線,這個場景已經(jīng)不是普通攝影師可以掌握的了,一般情況下,根據(jù)我看過的港臺或者大陸的電影,這種復雜的光線攝影校色會十分困難,我看到的一般是類似這樣的風格
就不多說了。
室內(nèi)極復雜場景,這樣的畫面看似簡單,其實非常難拍攝,難度在于背景光線與人物臉部的細節(jié)的對比處理,從pi的眼睛里可以察覺到燈箱的布置。因為窗簾枕頭衣服都是白色,所以減少了后期處理的難度。白色的窗簾枕頭衣服都是偏綠,與影片中海上絢爛的飽和色形成鮮明的對比。
這部影片中有很多場景值得攝影師借鑒,畢竟是拿了最佳攝影,我說的也僅僅是極小的一部分,還不一定正確。題主的問題其實很好解答,說到底這無關電影,純粹是對攝影的知識掌握到何種程度,說到底還是基本功,在我看來,構圖遠遠比色彩風格重要。構圖決定了你拍什么樣的照片,所謂的電影風格其實根本沒有這樣的風格,我說這樣的話不知道會不會被罵,但是確實如此。我相信,如果你將一張照片構圖無可挑剔,色彩還原正確,再加上簡單的ps修飾(這僅僅需要一丁點技術),我相信就可以營造出所謂的電影效果照片。
附一張喜歡的電影畫面。(我真心不喜歡時尚雜志上拍攝的那些所謂的時尚大片,更喜歡這種電影調(diào)調(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