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拍攝的天空,后期照片怎樣修出藍天白云?
前期的構圖與光影是基礎,構圖要簡潔留有空白,讓畫面有縱深感……后期的裁剪,完美的構圖。巧妙的用光讓畫更完美。
如何后期制作中,修出藍天白云更美的畫面呢?我體會:
一,合理而巧妙的裁剪,讓留有空間,顯示藍天白云或夕陽下那美麗多彩的天空……
二,攝影是用光的藝術……用光巧妙而合理。先天不足,后期彌補是關鍵!下面幾點意見參考……
1,對曝光過度的照片適度減光。如天空色彩灰白過亮的照片,適度減光后即:呈現(xiàn)藍天白云……
2,對曝光不足時,對照片適度補光。即:照片太暗時,適度補光,調(diào)至顯示,正常而如實的畫面。即籃籃的天空白云朵朵美麗動人的色彩……
3.提高照片的保和度讓顏色更鮮艷,籃天更藍點,白云更白點的自然色彩……
4.增加對比度讓畫面更犀利...
5適度銳化照片讓畫面更清晰。
二、攝影后期,朝霞、晚霞風光片是用增加“飽和度”好,還是用增加“白平衡”中的“色溫”好?
攝影的后期處理,我們要遵循一個規(guī)則,就是先曝光,后顏色;先整體,后局部。
就像我們要蓋一個房子,首先要施工的是基礎部分,挖地基,搭框架;然后才是精裝修。朝霞晚霞,是風光攝影里面一個很受歡迎的題材。我們要先通過不平衡來確定顏色的基調(diào),然后在就整體飽和度和具體某種顏色的飽和度進行單獨調(diào)整。我通過一個案例來說明。
這張圖片我拍攝于葡萄牙,尼康Z7,24-70鏡頭,這個是RAW原片。
首先,我來調(diào)整整體的色溫和色調(diào),讓畫面更暖一些,同時,就增加了一些整體的飽和度。因為RAW格式不展示色彩的,需要后期手動來提升。這個時候畫面曝光和顏色改善了不少。
同時,針對畫面中比較豐富的橙色,紅色還有藍色的飽和度,分別進行進一步的提升。在針對畫面中高光部分,進行色調(diào)分離調(diào)整,增加暖色調(diào)。
現(xiàn)在再來看看對比吧,是不是煥然一新了“
最終的效果如下。前期是基礎,是雪中送炭,我們要認真拍好。我前期拍攝的時候使用的三腳架和中灰漸變?yōu)V鏡。后期是提高,是錦上添花。輕輕松松幾下,畫面立竿見影大提升。一分鐘出大片,三分鐘出精品,我們都可以!
我的習慣,攝影后期對朝霞或晚霞照片處理是加飽和度,這樣做有利于照片的主色調(diào),既提高了主色,而不會影響色調(diào)層次,這樣的照片顏色層次變化豐富。用白平衡的色溫工具,處理偏色照片還可以,如果處理晚霞、朝霞的話,色調(diào)顏色容易單調(diào)生硬。
三、如何用數(shù)碼相機和天文望遠鏡拍出月球照片?
天文攝影最簡單的方法是——用相機直接拍攝!對于太陽而言,許多照相機的長焦端都可以拍到較大的圖像,那么在非全食階段,我們只需要將濾光片罩在相機鏡頭前就可以輕松拍攝。
如果你使用墨水盆法或者望遠鏡投影法觀測日食,那么直接把你看到的拍下來即可。至于全食階段,直接用相機對著太陽那里拍就行了。 資料: 普通數(shù)碼相機拍攝日食的準備工作 今年7月22日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日全食,沒有專業(yè)設備的朋友們可以用普通數(shù)碼相機留住這難得的紀念。
為了把照片拍的更好,充分的準備是不可或缺的。 我用的相機是柯達7430,這是一款比較老的相機,400萬像素,焦長34-102毫米,3光4數(shù)變焦,沒有手動功能。 1,鏡頭濾光鏡 ①濾光鏡必不可少 有朋友說,具有手動功能的相機可以用低感光度、小光圈、高速度來控制曝光量而不用濾鏡。
我認為此法不可取,太陽光能量很大,即使不拍照,鏡頭直接對著太陽也是容易損壞相機的!必須用濾鏡擋去絕大部分陽光以確保安全。 ②鏡頭濾鏡的材質(zhì) 有塑料和玻璃兩種,塑料片過去用感光的底片現(xiàn)在已很難找到,我用的是醫(yī)用X光片,挑選片基無色的那種。
玻璃材質(zhì)的容易搞到的是電焊濾光片。在五金機電配件商店有售。我在沈陽購買的電焊濾光片價格是1元錢一片(零售價),供參考。 玻璃材質(zhì)的濾鏡優(yōu)點是透過的太陽光基本上仍是平行光線,因而拍出的太陽清晰度高。
缺點是電焊片是墨綠色而不是黑色,拍出的照片偏綠,有較大的色差。 塑料片會產(chǎn)生一定程度的漫射而使照片清晰度降低。優(yōu)點是色差小。 ③鏡頭濾鏡的透光度 我這里能買到的電焊片是7號(最淡)至12號(最深) 有朋友說用最淡色的電焊就可以了,而我試驗發(fā)現(xiàn)用最深色的都不夠! 顯然我們應該有一個客觀的標準來選定濾鏡的透光度。
把試拍的照片用potoshop打開,看它們的“直方圖”。 圖1是用“8+8”濾片拍的太陽,圖2是其直方圖, 圖3是用“12”濾片拍的太陽,圖4是其直方圖, 圖5是用“4X”濾片拍的太陽,圖6是其直方圖, 圖7是用“3X”濾片拍的太陽,圖8是其直方圖‘ 上述的“8+8”濾片是指2片8號電焊片重疊使用; “12”濾片是指一片12號電焊片; “4X”濾片是指4張X片重疊使用。
第一張是全曝光的純黑色,第2張深灰色,第3張淺灰色,第4張是未曝光片; “3X”濾片是上述“4X”去掉第4張是未曝光片。 直方圖左邊密集的部分是天空;右邊的一些豎線是太陽的亮度。 圖2、圖6中代表太陽的亮度線沒有緊貼直方圖右邊線,是比較“正?!钡钠毓狻?/p>
圖4、圖8中代表太陽的豎線緊貼在直方圖右邊線,實際是超出了直方圖范圍,表示曝光過度了。 然而從照片看,曝光“正?!钡目雌饋碛悬c像月亮,缺乏太陽應有的明亮耀眼感,我覺得拍攝太陽還是以適當?shù)倪^曝為宜。
其實圖8比圖6也只是少了一層未曝光的“透明”X片,但效果相差是很大的。 圖1、圖3電焊片的色差令人不快。 綜合比較并經(jīng)過多次試驗最后向大家推薦3X片,即用X光片組成的稍許過曝光的濾片。 如果大家的X片濃度合適,“2X”當然會比我的“3X”更好。
為了確保成功,建議朋友們也試拍幾次。不同的相機也許會有些差異,X片的透光率也無法量化。 ④鏡頭濾鏡套 為了方便用,我用紙作了一個套筒套在鏡頭上,頂端用紙粘上裁切好的3X 片。這樣既便于使用又可防止旁邊的散射光。
2,旁軸取景窗濾光鏡 如果不是單反機取景窗也要加濾鏡,其透光率能保證你看起來不刺眼就行,材質(zhì)當然是塑料片比較方便。 我用的是醫(yī)用X光片的完全感光的黑色部分,剪下一小塊用不干膠貼在相機機上蓋住取景窗。
3,焦距 為了使拍出的太陽盡量大就要用最大的焦距,我的相機有3倍光學變焦4倍數(shù)碼變焦。 有些朋友認為數(shù)碼變焦沒用。我特意作過對比試驗:拍攝報上的文字,用了3倍光學變焦和4倍數(shù)碼變焦拍攝的和僅用光學變焦再用PS放大的對比,還是前者清晰度高些。
因此我認為對于數(shù)碼變焦不應拒絕而要充分利用。 按此焦距拍出的太陽直徑大約是照片長度的1/10。
4,拍攝模式 采用風景(遠景)模式,關閉閃光燈。
5,三腳架 用了3倍光學變焦4倍數(shù)碼變焦的焦距已經(jīng)相當于400多毫米了!手持相機拍攝極易晃動而使拍得的太陽周邊模糊或形狀不園,應當使用三腳架。 沒有三腳架的朋友可把相機緊靠墻角、廊柱、欄桿等以減少晃動,但要避開燈桿,因為日食的時候可能會開燈的!
6,日期和時間校準 為使照片上留下準確的時刻應該注意校準數(shù)碼相機的時間。
以國家天文網(wǎng)站國家授時中心的標準時間為準,具體操作方法是:將數(shù)碼相機的時間調(diào)到當時時間之后一兩分鐘,等待標準時間到達這個時刻時按動“確認”鍵開始同步走時。這樣校準后數(shù)碼相機的時間誤差當在0。1秒之內(nèi)。 最后一次時間校準工作宜在7月21日晚上進行。 當然,你的手表也應校準以便準確掌握日食時間。
7,電池要充足 不多說了,當然要把電池充足,
8,還可以看什么? 看日全食不僅是看太陽的園缺盈虧變化,還有一些很值得一看的:
①貝利珠:像美麗的鉆石戒指,只有在日全食開始和結束的兩個極短暫瞬間能看到。
②水星:許多人一輩子也沒見過的水星就在太陽的東邊,日全食的地區(qū)可能拍到,不要錯過了!金星、火星、木星以及最亮的恒星天狼星也在天空。
他們回答的都不專業(yè),讓我來,拍攝天文照片,
你首先需要一個望遠鏡,星特朗80eq那些只是玩具,國內(nèi)的銳星裕眾能夠提供價廉物美的apo望遠鏡,如果對調(diào)整光軸有信心信達小黑是不二選擇。
你還需要一部赤道儀,用于跟蹤天體,抵抗地球自轉(zhuǎn)對拍攝帶來的影響,最便宜的艾頓cem25 5000左右可以買到,赤道儀的精度和負載能力跟價格成正比。
你還需要一部相機,最便宜的是尼康5100二手,買來并做bcf玻璃改機,只要一千來塊。條件好可以上黑白的冷凍ccd,這個才是嚴肅天文攝影的終極選擇,所謂的高端單反在這個圈子里只處于鄙視鏈的底端。
你需要一個導星相機和一個導星鏡,一般一千多可以搞定,用于修正赤道儀的跟蹤誤差
你還需要一個12v的大容量電池,野外供電
你還需要一部車,能帶你和你的設備去野外
當然一部電腦你還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