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佳能EF50 F1.8 USMⅡ小痰盂什么時候多了對焦馬達了?我在國美看到的?他的倉庫管理系統(tǒng)看到的…而且價格比EF50 F1.8Ⅱ還便宜了50…神馬情況啊?這是佳能新出的鏡頭?
如果是棚內(nèi)的~房內(nèi)~建議50MM比較能展得開~~~85MM*1.6就是130了~有點過大~但是室外效果不錯~~~切忌諱逆光邊線~~~容易出紫邊~適馬50MM還是有優(yōu)勢的~當時也猶豫過~~~顏色油膩~而且是超聲波馬達~不過如果是人像~自動對焦一般不用~都是手動對焦~85MM有很好的顏色~和比較好的銳度~虛化能力不弱~虛化效果柔和~2個頭都在同一檔次~~~~~~~~~如果實用來說選適馬50MM~~~~如果光拍人像且戶外較多~選85MM
二、怎樣辨別“小痰盂”EF 50mm f/1.8 STM的真假
1、佳能小痰盂(50mm f/1.8 ii)鏡頭老款不具備stm對焦馬達,而新款的佳能小痰盂(50mm f/1.8 ii)鏡頭采用了更安靜的stm對焦馬達,
2、佳能小痰盂(50mm f/1.8 ii)鏡頭都不具備usm功能。
三、佳能的小痰盂好還是餅干頭好,用來拍人像,餅干的虛化能力強嗎
小痰盂我有,40餅我在體驗店試過。小痰盂做工差,容易跑焦,容易進灰。40餅干的做工比小痰盂好得多了,對焦能力也比小痰盂好。小痰盂的那個嘈雜的對焦馬達實在不敢恭維。兩個頭的畫質(zhì)都很好。談虛化能力的話確實小痰盂要比40餅干強,不過40餅干用好了也能出不錯的虛化效果,畢竟40餅干的最近對焦距離0.3米比小痰盂的0.45米還是近不少的。論虛化效果我感覺40餅干的焦外似乎看起來更舒服一些。小痰盂的焦外有些凌亂。如果真要專門拍有更好的虛化效果的人像,還是501.4/851.8這樣的鏡頭更合適吧。如果單就小痰盂和40餅而言我覺得無疑40餅更值得選。
四、如果有18-200的鏡頭,還需要再配個小痰盂嗎?
樓主您好.
關(guān)于您的這個問題. 我是這么看的:
1. 如果您對大光圈攝影有偏好, 那么一定要上小痰盂.
2. 如果要在低光條件下攝影, 一定要上小痰盂.
3. 如果您對人像攝影有偏好, 那么建議也還是多上一只小痰盂.
4. 如果您對相片精細度和焦外效果有稍微高些的要求, 建議多上一只小痰盂.
是這樣的:
首先, 18200的頭最大光圈不是恒定的, 而是在3.5到5.6之間浮動的. 也就是說就算您用了廣角端的18mm, 最大光圈也只能打到F3.5. 而小痰盂的最大光圈是恒定的F1.8. 光圈越大, 焦距越長, 景深越淺. 因此, 在焦距相同的情況下, 光圈越大, 景深越淺. 所以, 如果樓主您對背景虛化有很大興趣的話, 那么建議您上一只小痰盂.
其次, 小痰盂的銳度是肯定要比18200的頭銳度強很多的. 因為小痰盂是定焦鏡頭, 而18200是變焦鏡頭. 通常來說, 定焦鏡頭的銳度和成像一定大于變焦鏡頭. 所以, 使用小痰盂可以拍出更精細的效果.
最后, 關(guān)于您問的問題. 18135是不是也同樣能做到小痰盂的效果? 我覺得答案是否定的. 無論是18135還是18200, 這兩支頭都不能達到小痰盂的效果. 無論是銳度, 焦外, 還是色彩還原度和對比度. 小痰盂都是要明顯好于這兩支頭的.
另外: 如果樓主要考慮以后升級機器到全幅的話, 那么不建議上小痰盂, 而建議上50 1.4. 因為小痰盂的缺點在全幅機器上暴露無遺. 拍出來的片子質(zhì)量明顯沒有50 1.4的高. 成像方面, 50 1.4的成像比50 1.8的好大概1倍左右, 色彩還原度也比50 1.8好很多; 而50 1.2L 紅圈頭的50, 整體成像則和50 1.4差得不是很多. 小痰盂(50 1.8)拍出來的片子普遍偏紅. 對焦方面, 50 1.4采用了USM超聲波對焦, 雖然是微型超聲波對焦馬達, 但對焦還是快, 靜, 準的. 而小痰盂則是普通對焦馬達, 噪音和速度比不上帶有USM的50 1.4. 這么看來, 我個人認為, 如果以后還要考慮上全幅機型的話, 那么50 1.4的性價比是絕對大大優(yōu)于50 1.2L的紅圈和50 1.8的小痰盂的.
以上是個人意見, 希望幫到了您.
如果還有問題, 歡迎繼續(xù)補充問題或提問.
謝謝.
祝開心~ 早出好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