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哪里的瀑布最好?
長白山瀑布當然是西坡啦,因為長白山只有一個出水口那就是西坡。西坡位置在撫松縣的松江河鎮(zhèn),有公交車五路,一路都是直接到天門。在天門買上票有專車給送到西坡。西坡還有溫泉水質(zhì)特別好,直接是從長白山山體流出來的溫水。西坡也有登山的路,是一千多級臺階,如果不能距趴山。還有人工抬桿邦你上山,山上可以看到長白山天池。
長白瀑布坐落天池北側(cè),乘槎河盡頭,乘槎河流到1250米處便形成落差為68米的瀑布,因系長白山名勝佳景,故名長白瀑布。長白山是中華十大名山,自古以來便是我國的神圣疆域,也是松花江、圖們江和鴨綠江三江發(fā)源地。
描寫長白山瀑布的句子有哪些?
句子如下:
1、我們凝視這不停飛瀉的瀑布,我不由得想知道它將流去何方?;蛟S是大海吧,無論是誰都阻止不了它的決心,將疊嶂的山巒沖刷成溪谷,將河床上的巨石磨成無數(shù)細小的卵石,直至匯入大海絕不停歇。
2、它寬約三十米,深約五十米。最讓人驚嘆不已的是它的秒流量。描寫瀑布的句子。它枯水季節(jié)每秒的水流量是150-30秋季的流水量是1000,夏季是3000以上。滔滔黃河水,像一條奔騰的巨龍,飛向遠方。
3、嘩啦啦……這是什么的聲音?沒錯,這是瀑布,它是那樣的雄偉、雄壯,白色的布簾下是清澈的潭水。水花打在巖石上,在巖石上綻開,放射出異樣光芒。在陽光的照耀下,那飛起的水珠,如同透明的水晶,在人們的眼中是那么清澈、那么晶瑩,沒有一點雜物。
4、走著走著,感覺樹木愈來愈密,色彩愈來愈綠,而瀑布聲也是越來越近。先是一陣“嘩嘩”聲,接著便像狂風巨浪向我們襲來,響徹天空,蓋過了人喧馬嘶,天地間只剩下瀑布在吟唱。描寫瀑布的句子。
5、那是瀑布,那是數(shù)萬滴水珠一齊落下而形成的。不管它們是擊在水里還是打在石上,都是那么勇敢。人生如此,只有你去拼,只有像水珠那樣從千百米高的山上縱身跳下,才能體會到在巖石上綻開之后的快樂和美麗,才能像水晶一樣放射出光芒。
6、我們來到瀑布前,仔細端詳起那壯麗的風采。你瞧,在綠樹成蔭的兩山之間夾著雄偉的大瀑布。急劇飛奔的水花,直瀉而下,像奔騰咆哮的萬匹野馬破云而來,又像神話中的仙女披著銀紗,在斜陽的照射下,光彩奪目。這時,我不禁想起唐代詩人李白寫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
7、這瀑布流得動人心弦。它不斷地被撕破,又不斷地融和在一起。巖石不能永遠地征服瀑布,因為組成深布的水珠總是團結一致,盡力將坎坷壓在身下。
8、水珠大的如珍珠,晶瑩透亮,歡蹦跳躍;小的細如煙塵,彌漫于空氣之中,成了蒙蒙水霧。微風一吹,一陣陣透心的涼氣迎面撲來,驅(qū)走了身上的熱汗和疲勞,換來了一身涼爽。
9、我愛景明的瀑布,也愛這組成它的顆顆水珠。正是它們這些小小的無聲的詩,才組成轟轟烈烈的瀑布交響曲。它們總是匯總到一起,沖擊巖石,與巖石抗爭,漸漸磨去對方的尖銳棱角。即使被巖石擊碎,飛濺出去,一瞬即逝,也還要滋潤一下巖邊的小草,為世間增添一份綠色的愛意。
10、在這晴朗的天氣里,瀑布顯得更可愛,更動人了。它輕輕拍打著岸邊的巖石,打著轉(zhuǎn)轉(zhuǎn),深情地眷戀這塊美麗的土地和這個偉大的祖國。而我,仿佛進入了仙境,陶醉其中,拋開了一切觀賞瀑布,流連忘返!
11、這瀑布流得飄逸,輕輕地從巖石上浮起,清朗、明快,被微風輕柔地梳理。大概是天上織女的銀線不慎丟落人間吧,否則,哪來這柔柔如風、飄飄似雨的瀑布?這瀑布流得瀟灑,從高高的山頂上傾瀉下來,絲毫也不留意身下巖石的阻撓,不怕撞擊的破碎。它堅強地流著,融進那泛著綠光的水潭,這就是它最終的目標。
12、到了瀑布,我們一起到河面上照相、看風景。我們看見河面上忽顯忽隱著美麗的彩虹。這讓我想起明代詩人陳維藩寫道:“秋風卷起千層浪,晚日迎來萬丈紅?!边@句話大概是寫瀑布的美吧!
13、北面的瀑布高十多米,她像個害羞的少女,披著一層銀紗,在風中悄悄地哼小調(diào)。
長白山瀑布
基本信息
長白山天池北側(cè)天豁峰和龍門峰的中間有一個大一個缺口,這個缺口就是天池的出水口,天池的水從缺口奔流出來,河水沿斷裂帶長期地沖刷,侵蝕,使河床不斷地下切,擴大,形成了一條經(jīng)久不衰的河流,這條河被叫做乘槎河,又通天河。
冰涼的河水先是在一段約有600米平緩的地勢里輕歌曼舞般地悠然地散步。緊接著地勢突然向北陡斜,輕緩的河水也立刻情緒沖動起來,暴躁、奔騰、咆哮,一副桀驁不馴的架勢,一路而來跳躍,在距天池約1250米的地方經(jīng)伏牛石巨石的切割,河水改做一大一小的兩股從懸崖上一躍而起,從懸崖峭壁上飛流直下68米,與天然屏障玉壁,金壁相映,恰似兩條玉龍從天而降。飛跌過程中兩條玉龍攪合在一起,水勢更加兇猛,張開大口勇猛地吞噬著突起的石灘,沖向深深的潭底濺起幾丈高的飛浪,十幾丈的水霧,形成了壯美的長白飛瀑。
它穿過崎嶇的峽谷,奔騰浩蕩,飛瀉千里急流跌水,偉地經(jīng)天,云翻雨傾,鐘鼓雷鳴,形似蛟龍倒海,勢如萬馬奔騰。千百年之后,瀑布下拓臼成了深約20米的水潭。潭水天女散花般地濺出,匯集成為二道白河,是松花江的正源。
長白山是中國東北著名山地,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神圣領土,松花江、圖們江和鴨綠江發(fā)源地。因其諸多主峰多白色浮石與積雪而得名,是中朝兩國的界山。為了更好地保護和開發(fā)長白山,吉林省人民政府早在1960年就劃定了長白山自然保護區(qū),成立長白山保護區(qū)管理局,面積為196,465公頃。1961年建立了21.5萬公頃的長白山國家自然保護區(qū),謹慎地進行保護性開發(fā)。
1963年9月,在金日成欲建立朝鮮革命圣地的多次懇請下, 中國政府與朝鮮政府簽定非公開條約,中國國界線在天池地段后退三十公里,此處長白山由中國獨有變?yōu)橹谐缟?,天池成為界湖。這是當時歷史情況下,中朝友誼的親密見證。在1957年的中國地圖上,可以清楚的看到長白山及長白山段的天池完全在中國境內(nèi)的。
它是地球上同緯度地帶原始狀況保存最好,物種最豐富,生態(tài)系統(tǒng)最完整的自然保護區(qū)。域內(nèi)不僅有原始狀態(tài)的森林,還有苔原、草甸、湖泊、河流、沼澤等,是歐亞大陸北半部山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典型代表。1980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歸入了人與生物圈保護網(wǎng),成為世界生物圈保留地之一。1986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2006年被國家首批提升為AAAAA級旅游景區(qū)。長白山是中華十大名山,是滿族的發(fā)祥地、關東民族的再興地、朝鮮人民的聚居地,以神山圣水而聞名于世,有關東第一山之稱。
名字由來:
第一,遠往長白山山巔部分,一年當中有很長的時間巍峨皓白;
第二,長白山是由火山噴發(fā)形成的,噴發(fā)后的火山灰成灰白或淡黃色,古代交通蔽塞,很難到其近前,即便是夏季冰雪短暫的消融后,遠觀群峰仍為白色;
第三,《山海經(jīng)》,將長白山稱之為不咸山,口語演義說,是因為那里的白色的火山浮石類似芒硝或食鹽,應該是咸咸的,但嘗之卻不咸卻始終泛白。
概念
長白山是東亞地域中以海拔2,760米的白頭峰等十六座山峰環(huán)繞的天池臺地為主體的諸多山系構成的山嶺。長白山有廣義和狹義之分,一般多指狹義的長白山,即長白山脈的主峰區(qū)域。
狹義的長白山單指長白山脈的主峰(東經(jīng)127°40'~128°16',北緯41°35'~42°25')區(qū)域。長白山是巨型的復式休眠火山,外圍熔巖高原區(qū)域略呈不規(guī)則的橢圓形,長軸約140公里,短軸約120公里,呈北東向延伸,包括長白山火山錐體和它周圍的熔巖高原及東北西南向山地,海拔一般在800米以上的區(qū)域。
廣義的長白山指整個長白山脈區(qū)域,即東亞地區(qū)東部山地的總稱。北起完達山脈北麓,南延千山山脈老鐵山,西起吉林哈達嶺,東至朝鮮半島。由多列東北-西南向平行褶皺斷層山脈和盆、谷地組成。最西列為吉林省境內(nèi)的大黑山和向北延至黑龍江省境內(nèi)的大青山;中列北起張廣才嶺,至吉林省境內(nèi)分為兩支:西支老爺嶺、吉林哈達嶺,東支威虎嶺、龍崗山脈, 向南伸延至千山山脈;東列完達山、老爺嶺和金剛山脈,面積約31萬平方公里。其中的主區(qū)域介于北緯38°46′~47°30′,東經(jīng)121°08′~134°,長約1300余公里,東西寬約400公里之間,略呈紡錘形。
凡是長白山水系流經(jīng)的區(qū)域都是長白山流域。構成長白山主體水系的河流有三條,他們分別是松花江、圖們江、鴨綠江。各個水系都有著自己的分水嶺,分水嶺也是山嶺的最高脊梁部分,也是地域之間劃分的天然界限,因此,嚴格意義上說:長白山的地理概念就是長白山水系覆蓋的整個地域,這里包括構成這一地理概念的山峰、山嶺、平崗、河灘、河流和沖積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