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會什么技能?
1.爬犁:碾壓著時光的穿行
滿族爬犁是滿族傳統(tǒng)民族特色重要的交通運輸工具。更是滿族集生產(chǎn)、生活、歌舞、冰雪禧為載體世代傳承的冰雪文化之舟,廣泛流傳于長白山滿族人民當中。爬犁一詞語原系滿語“法拉”,也是長白山區(qū)敦化滿族土著“巴拉人”音譯加意譯的復合性地方詞語,還稱“拖拉”、“拉桿”、“拉爬犁”,其實結(jié)構(gòu)簡便的爬犁,古肅慎開始時稱之為“拖拉”。乾隆曾御制詩概括爬犁的種類、特點、優(yōu)越性:“服牛乘馬取諸隨,制器殊方未可移。似榻似車行方便,曰冰曰雪用皆宜。孤蓬雖遜風帆疾,峻坂無愁銜橛桅。太液柁床龍鳳飾,椎輪大輅此堪思” 。
2.鑿冰捕魚:傳承千年的遺風
滿族世居白山黑水之間,其地山高林密,江河縱橫,禽獸麇集,魚蚌游衍。多少年來,漁獵一直是這一古老民族的重要經(jīng)濟生活。其漁獵之法,世代傳習,因時制宜,形成了頗具地域特點和民族特色的捕魚風俗。目前,滿族捕魚共有春捕、秋捕、冬捕三個集中捕魚時期,冬天鑿冰捕魚,稱之為冬捕,冬捕又有冬釣、叉魚、大拉網(wǎng)3種方式,沿襲至今的冬捕多指大拉網(wǎng)。
3.鷹獵:尚武狩獵遺風
吉林烏拉滿族鷹獵的習俗是游獵民族古老的習俗,吉林烏拉滿族鷹獵的習俗最重要的是訓練獵鷹,而熬鷹是最關(guān)鍵的一步。吉林烏拉滿族鷹獵的習俗是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吉林市土城子滿族朝鮮族鄉(xiāng)的打漁樓村又稱為鷹屯,獵鷹習俗已有數(shù)百年的歷史。而滿族世代相傳的薩滿祭禮,又強化并傳承著滿族的崇鷹習俗。鷹獵對于游牧民族的重要性遠遠大于漢民族,放鷹除了作為狩獵的收益,同時也是一種娛樂方式,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清代更是有人以此為職業(yè)。吉林省作為滿族的龍興之地,對于鷹獵文化習俗有著較好的保留與傳承。
漢族尚紅,而滿族為什么尚白
漢族尚紅,至今有中國紅之說,但滿族尚白,如滿族最早的對聯(lián)都用白色,大金國的時候也尚白。如果從世界各民族分析,尚白的是主流,如西方各民族也尚白,如婚禮的婚紗都是用白色,而紅色被認為戰(zhàn)爭和流血。下邊是專家就滿族尚白的論述。
滿族尚白藝術(shù)形式美解讀
閻麗杰1,左宏閣2
(1.沈陽大學 文化傳媒學院,遼寧沈陽110044;2.北方民族大學文史學院,寧夏 銀川750021)
摘 要:滿族自古有尚白習俗,從而使?jié)M族的藝術(shù)形式美具有鮮明的色彩特征。滿族藝術(shù)尚白和滿族的歷史文化、社會生活實踐、民族習俗有密切的關(guān)系。滿族藝術(shù)尚白的特點是滿族深層社會譽扒心理的藝術(shù)表現(xiàn)。
關(guān)鍵詞:滿族;尚白藝術(shù);民族心理
崇尚白色是滿族藝術(shù)形式美的重要特征之一。白色盡管是藝術(shù)形式符號,但崇尚白色卻是人們在長期生活實踐中情感積淀的對象化外顯,白色被滿族人賦予了豐富的情感想象,滿族人通過白色在對象世界中肯定自己。
滿族自古就有尚白習俗。滿族先世靺鞨建立渤海國,白色成為滿族先世的部族特征。“完顏部多尚白。”[1](1396)“金俗好衣白?!保?](552)《滿文老檔》記載滿族用白馬祭天。滿族自古就把白色作為尊貴的象征,并保留了尚白習俗。
一
(一)滿族的生息之地常年冰雪覆蓋
滿族以長白山為發(fā)祥地,號稱“白山黑水”。長白慶漏昌山是東北的主要山脈,滿語稱長白山為“果勒敏珊延阿林”。長白山的主峰白頭山直插云天。唐朝稱長白山為“太白山”,金搜兆朝時始稱“長白山”。古時記載長白山“山體皆沙石,而草木不生,積雪四時不消,白頭之名,似以此也”[3](1)。從肅慎到滿族,滿族在長白山繁衍生息了三千余年。長白山的豐富資源成為滿族重要的衣食來源。滿族人喜愛長白山,敬奉長白山。滿族尚白習俗和長白山情結(jié)有密切的關(guān)系?!皞€人無意識有一個重要而又有趣的特征,那就是,一組一組的心理內(nèi)容可以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簇心理叢?!保?](35)由于滿族世世代代在白色的環(huán)境中生活,白色與滿族的和平生活形成了固定的聯(lián)系。長白山冬季長、夏季短,冬令時節(jié),大雪封山,堅冰鎖河,銀裝素裹,玉樹瓊花,一片冰雪的白色世界。滿族在白色中積淀了濃厚的情感,這與滿族的生活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二)滿族的民間信仰中崇拜白色
滿族先世認為白色是驅(qū)魔潔世的吉祥之色,薩滿祭祀時往往穿白色衣服。滿族薩滿創(chuàng)世神話《天宮大戰(zhàn)》中女神用白色神花戰(zhàn)勝了惡魔。天神阿布卡赫赫被抓,天要塌陷,日月無光,天鳥地獸相繼死亡,在千鈞一發(fā)時刻,者固魯女神們化作了一朵芳香四散、潔白美麗的白芍藥花星。惡魔們爭搶著摘白芍藥花,花朵突然變成千萬條光箭,射向惡魔的眼睛,惡魔痛得滿地打滾,逃回了地穴。因此,滿族人無論戴花、插花、貼窗花、雕冰花,都喜歡白芍藥花。
在薩滿教中,白色的雪花也是滿族人膜拜的對象?!把┗?,也是白色的,恰是阿布卡赫赫剪成的,可以驅(qū)魔潔世,代代吉祥?!保?](34)滿族雪壇主祭神尼莫媽媽身披潔白皮斗篷,騎著豹花點的白色母鹿。滿族先人熱情地謳歌雪花:“瑞雪降臨了,吉祥的雪呀,幸福的雪呀,富庶的雪呀,災(zāi)難遠遁,獸群繁盛?!睗M族的薩滿教認為白色的雪花可以給人們帶來吉祥。
滿族的薩滿教離不開白色。滿族的線鎖是用白綾制成。滿族同族祭星,要用白羊、白馬、白兔皮做祭服,用白石壘灶烤肉,“山坡上的祭壇是用潔白的冰砌成的,通往祭壇的梯子也是用冰制的,祭壇的左后方有冰砌的星塔,內(nèi)有長明獸頭燈。星塔前豎立著冰雕成的神獸偶,稱為護塔神獸”[5](53)。
(三)滿族的漁獵文化影響深遠
滿族尚白習俗和滿族的漁獵文化有關(guān),最直接的原因是有利于獲取獵物。“女真及其先世,長期在冰雪環(huán)境中從事狩獵,白衣與冰雪同色,便于靠近被獵取的禽獸,提高命中率,具有保護色的作用。世代因襲,遂成尚白之俗。”[6](65)滿族的先人在長白山林海雪原中狩獵、伐木、砍柴,對潔白的冰雪懷有深厚的感情[3](2)。狩獵結(jié)束后需要安全往返,而安全往返的首要條件是辨方向、明路線,其依據(jù)是獵人發(fā)現(xiàn)白色的鳥屎。白鳥屎也稱“雀書”,是吉祥的預(yù)兆,也是滿族獵人的路標。有的滿族獵人在某棵樹上砍掉一塊樹皮,露出白茬,也可以成為路標。滿族先人狩獵要借助于獵鷹海東青,海東青以有純白的“玉爪”者為上品。滿族獵取的貂皮以毛長三寸的“千金白”為稀珍。可見,滿族的漁獵文化和白色有著不解的淵源。
(四)滿族的采摘習俗中注重白色
滿族經(jīng)濟是從狩獵、采集經(jīng)濟向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過渡的。滿族先人大宗的經(jīng)濟來源是采集,主要有人參、蘑菇、蜂蜜、白附子、蜜蠟、松子、榛子仁、菱仁、樺皮、珍珠、白芍藥、海象牙、鹽等。這些采集物有一個共同的特征——色彩為白色。如白色樺樹皮有重要的用途:樺皮筐成為滿族人重要的生活生產(chǎn)工具,可以用來挖人參、裝松子、揀蘑菇、采藥材等等;樺樹皮還可以苫房頂,制成紙張、樺皮碗、樺皮盆、筷子盒、茶葉盒、針線盒、引誘野獸的喇叭、捕魚的浮標、?;\頭等等。另外,滿族自古有采食白芍藥之俗?!端赡o聞》記載:“女真多白芍藥花,皆野生,絕無紅色。好事之家,采其芽為菜,以面煎之。凡待賓客齋素則用,其味脆美,可以久留?!保?](278)
(五)滿族的生產(chǎn)工具多為白色
滿族先民對白色金屬的需求導致了獨特的審美?!督鹗贰ぬ姹炯o》記載:“遼以賓鐵為號,取其堅也。賓鐵雖堅,終亦變壞,惟金不變不壞。金之色白,完顏部色尚白。”[1](17)明朝時的女真人要交鐵賦,女真人用貂皮與李朝換回牛鐵等必需品,牛以厚其農(nóng),鐵以利其兵。滿族先民最大的貿(mào)易品是鐵。各部女真由于缺乏鐵的來源,陷入男無鏵鏟、女無針剪的困難局面。滿族先人以白色金屬為美,因此,滿族好的生產(chǎn)工具大多是白色的。
二
尚白藝術(shù)是滿族民眾長期審美實踐的結(jié)果,是滿族群眾集體審美意識的結(jié)晶。它不是某一個天才藝術(shù)家獨到的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作,而是滿族民眾自覺自愿、不知不覺、超越時空的一種創(chuàng)作,滿族民眾甚至都沒有意識到這本身就是一種藝術(shù)創(chuàng)作,而僅僅把它看作是生活中的一種必需品,看作是生活的一種程式化的遵循。
滿族尚白藝術(shù)兼有民俗生活和藝術(shù)的二重性,是滿族民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滿族民俗生活中的必有之物,同時,滿族尚白藝術(shù)也是滿族的一種民間藝術(shù)。這種藝術(shù)是非專業(yè)藝術(shù)家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媒介往往是生活中信手拈來之物,包括樹葉、苞米窩、樺樹皮、魚皮等。滿族藝術(shù)散發(fā)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滿族藝術(shù)作品往往取材于生活中的用品。滿族藝術(shù)媒介與滿族民俗生活、地域氣候密切相連。
(一)滿族尚白藝術(shù)在薩滿服飾中有鮮明表現(xiàn)
滿族星祭神服是白色對襟的上衣,衣襟上綴飾七顆黃黑色星星,左衣襟有三顆星星,右衣襟有四顆星星。薩滿海祭神服是白色綴有黑白圖案,黑白圖案位于海祭神服的領(lǐng)口周圍、衣襟下擺、袖肘部位。薩滿祭的骨披肩、骨裙都用白色骨片裝點而成。薩滿鷹祭大白鷹舞曲的表演服飾為白色神鷹。薩滿神偶、冰偶、鷹神神偶、醫(yī)病神偶、神鼓、九千歲面具等都為白色。“往昔,在滿族背燈祭時,薩滿要身圍白裙,搖動腰鈴或洪鳥(鈴),兩肘扇動,象征布星女神臥位多媽媽的非凡來歷,她是創(chuàng)世之姊妹祖之一,她人身鳥翅,身穿白色羽皮袍,背著裝滿星星的小皮口袋?!保?](51)可見,滿族的薩滿教祭祀當中注重白色,彰顯白色。滿族繡花女神伊爾哈生前繡出的花都有生命,死后化作雪白的大石頭,哪個姑娘坐到這個白石頭上就會自動繡花。繡花女神變成白色石頭不是隨意為之,而是滿族傳統(tǒng)的審美習俗使然。
(二)滿族尚白藝術(shù)在口承文學中有大量表現(xiàn)
滿族人喜愛的許多土特產(chǎn)都是白色的,食物如人參、樺樹、蘑菇、蠶蛹、豆腐,服飾如薩滿祭祀服飾,游戲用品如嘎拉哈等。滿族人喜愛的笊籬姑娘就姓白,戴著白花。滿族的許多神話傳說都描寫了這些白色的土特產(chǎn)?!逗蓖踬p參》《人參蜜》《扇子參》《棒槌姑娘》《棒槌鳥與達六哥鳥》《參女搭車》《人參淚》《樺皮簍》《樺樹精求親》《樺樹姑娘》《養(yǎng)蠶姑娘》《蠶姑姑》《不愛財?shù)亩垢瘍骸贰栋自聘窀瘛?,這些滿族說部都與白色有關(guān),表達了滿族人對白色的喜愛。
(三)滿族尚白藝術(shù)在剪紙中有重要表現(xiàn)
滿族舊俗春聯(lián)用白,喪事用紅。滿族白色剪紙圖案多為神偶、動物、花卉,表現(xiàn)了滿族豐富的民俗生活,民族狩獵生活、薩滿宗教、英雄故事、飲食習俗等都在滿族剪紙中有所表現(xiàn)。另外,滿族人還用風干的白色苞米窩剪紙。苞米窩即苞米葉,苞米葉剪紙獨具特色。苞米葉剪紙采用干燥的苞米棒里面的2至3層葉片,一般葉寬10至15厘米,最長可達17厘米。苞米葉剪紙粗獷簡括,自然古樸,紋理天成,取材方便,生態(tài)環(huán)保,圖案吉祥。
滿族祖宗板上的滿文掛箋為白色。祖宗板上的白色掛箋大體呈長方形,下部為鋸齒狀穗子,中下部為蜂巢狀鏤空底子,上面刻有滿文。白色掛箋上的滿文為“佛爾郭出課”,漢語的意思為“奇瑞”,意在歌頌祖宗的功德。掛箋潔白無瑕,莊重肅穆,用來祭祖。祖宗板上的白色掛箋為三至七張不等。
(四)白色成為滿族人重要的審美標準
白色成為滿族人判斷美的重要標準。滿族說部《薩布素將軍傳》中描寫薩布素“身板像小白樺樹一樣挺拔?!保?](4)“那女子的面容,嬌嫩得就像山坡上剛要開放的芍藥花?!保?](125)白云格格穿的衣服之所以美,是因為她的衣服是由“九十九朵雪花云織成的銀花衫”。雪祭的《報祭詞》中歌頌圣潔的雪:“闔族集眾虔誠雪祭。九層天上的雪呀,圣潔的雪呀,吉祥的雪呀,阿布卡格赫賜給人間。”[5](67)滿族歌頌雪,潔白的雪帶給人們子孫綿延,福壽無疆的幸福生活。
三
色彩能引起人不同的生理與心理感受。滿族人對于白色的喜愛,與滿族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滿族棲息地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氣候的冷暖對滿族民族心理有很大的影響。白山黑水、冰天雪地的生活環(huán)境使得白色已經(jīng)在滿族人的潛意識中積淀、抽象,逐漸成為和平的符號。白山黑水冬季漫長,夏季短暫。常年與冰天雪地打交道,滿族人生活生產(chǎn)環(huán)境和白色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白色生活環(huán)境經(jīng)過長久的歷史積淀,成為滿族人生產(chǎn)勞作的要素,白色也逐漸抽象為和平生活的象征符號。白色背后深蘊的社會心理是滿族人對和平生活的追求與向往。白色成為平安穩(wěn)定的生息地的象征。
滿族曾長期處于民族遷徙、戰(zhàn)爭之中。合并各部落、四處征戰(zhàn)的狀態(tài)使許多滿族人內(nèi)心痛苦、緊張,生活困頓、凄慘?!吧衬f里程,安得善水草。長嘶西北風,筋力不奈老。”“胡笳曲就聲多怨,破鏡詩成竟自慚?!保?](5)“驚風隨壑轉(zhuǎn),殘雪撲鞍飛。戰(zhàn)地人煙少,頹垣雉兔肥。”[8](17)征戰(zhàn)流血是痛苦的回憶,因此滿族人尚白賤紅,把紅色作為喪事時使用的顏色。在滿族人看來,紅色預(yù)示著血光之災(zāi),意味著流血犧牲?!叭漳夯撵簦瑴I下如雨。饑食草根,草根春不生。單衣曝背,雨雪少晴……殺戮流血,禍及雞狗。日凄凄,風破肘。流民掩泣,主人搖手?!保?](1)滿族尚白的藝術(shù)形式表現(xiàn)了滿族人追求和平、向往幸福的生活觀念,每一個滿族人的內(nèi)心深處都渴望結(jié)束動蕩血腥的征戰(zhàn)生活。
滿族入關(guān)后,隨著民族雜居,滿族受漢俗的影響,尚白習俗逐漸減弱?!堆嗑q時記》記載:“惟內(nèi)廷及宗室王公等例用白紙、緣以紅邊、藍邊?!睗M族喜愛的顏色開始和滿族八旗所屬顏色相關(guān)。晚清以后,滿族人沿襲漢俗,開始喜紅喪白。啟功先生在《古詩四十首》之六中寫過滿族尚白習俗的轉(zhuǎn)變:“長白雪長白,皓潔迎新年。神板白‘掛錢’,門戶白春聯(lián)。地移習亦變,喜色朱紅鮮。筋力自此緩,萬事俱唐捐?!保?](242)歷史生境使得滿族的審美習俗有了改變,時至今日,滿族喜愛的顏色越來越豐富。
參考文獻:
[1] (元)脫脫,等,撰.金史·卷一○七[M].張彥博,崔文輝,標點.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
[2] (宋)宇文懋昭,撰.大金國志[M].崔文印,校證.北京:中華書局,1986.
[3] 王純信,黃千,主編.滿族民間剪紙[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
[4] [美]C.S.霍爾,等.榮格心理學入門[M].馮川,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7.
[5] 王宏剛.滿族與薩滿教[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2.
[6] 楊英杰.清代滿族風俗史[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
[7] 谷長春,主編.滿族口頭遺產(chǎn)傳統(tǒng)說部叢書——薩布素將軍傳[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8] (清)楊鐘羲,撰集.雪橋詩話續(xù)集[M].劉承干,參校.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
[9] 啟功.啟功叢稿[M].北京:中華書局,1999.
滿族自古有尚白習俗,從而使銷隱亮滿族的藝術(shù)形式美具有鮮明的色彩特征。滿族藝術(shù)尚白和滿族的歷史文化、社會生活實踐、民族習俗有密切的關(guān)系。滿族藝虧寬術(shù)尚白的特點是攜枯滿族深層社會心理的藝術(shù)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