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理古城有個什么公園
三塔倒影公園
出大理古城西門后北行一公里,過桃溪橋后沿大路左西走百余步,便是三塔倒影公園。三塔倒影之妙,更在于月光如水的夜晚。此時三塔倒影格外清晰,塔影四周水中繁星閃爍,玉兔輕移,人頓覺天上人間,只在一念中罷了。
崇圣寺為唐宋時期,南紹、大理國的王家佛寺。塔因寺名,后寺毀塔存,三塔互為鼎足,始建于唐南詔豐佑年間,歷時兩千多年。主塔名為千尋塔,高69.13米為十六級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南北小塔均為高為42.19米,為十級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磚塔。主塔每級東西兩面,龕內供有佛像,塔頂四角各有一只銅質金翅鳥。相傳這鳥可以鎮(zhèn)住洱海里的妖龍鬼怪。我細觀之未發(fā)現(xiàn)這金翅鳥,后來在展廳發(fā)現(xiàn)這鳥,已是銹跡斑斑,破損不堪,后人可能在維修當中取下而簡化成這種形式了。導游講,在中國的塔中所有的層數(shù)為奇數(shù),但是崇圣寺的三塔卻是偶數(shù)。問其原因是大理是一個母系社會,所以與其它的社會就有別了。
二、大理最好玩的是哪???
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個以白族為主的多民族地區(qū)。境內居住有彝、回、傈僳、苗、漢等民族。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獨特的風俗民情,絢麗多姿多彩的民族婚禮,風趣的掐新娘活動,意味無窮的取乳名和搶名習俗,一馱谷子換一馱梨的古樸交易,簡樸的回族葬禮,組成了特有的民族風俗“大觀園”。云南白族有140多萬人,80%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繼電影《五朵金花》蟄聲中外之后,白族姑娘個個被中外友人統(tǒng)稱為“金花”,白族小伙則被稱作“阿鵬”。金花、阿鵬們流傳著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從白文“山花碑”到現(xiàn)在還在演唱的三七一五句式的白族調和大本曲;有著各種豐富多彩的民族節(jié)日和集市,如:繞三靈、栽秧會、三月街等
大理地方文化燦爛,民族風情濃郁。大理作為數(shù)百年云南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作為滇西大城的地位,文人名流薈集,史籍文獻甚豐。加之,在當?shù)卣贾饕匚坏陌鬃迦嗣瘢幕仞B(yǎng)歷來較高。因此,明、清以來大理素有“文獻名邦”之稱。歷代以來人才輩出。
大理文化是中原文化、藏傳文化、東南亞文化及當?shù)孛褡逦幕诤系漠a(chǎn)物;是我國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悠久歷史燦爛的古代文化;是中華文化鏈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白族人民從服飾、住居、婚嫁、信仰、習俗以及慶典節(jié)日,都充滿著獨特的民族情趣,這些濃郁的民族風情,增添了古城的歷史文化氣氛,亦更加增添了大理歷史文化名城的迷人色彩。
大理歷史文化名城同時榮戴國家級大理風景名勝區(qū)雙重桂冠。大理風景名勝區(qū)主要含蒼山、洱海、白族風情以及大理、巍山歷史文化名城。
氣候特點
大理州地處低緯高原,在低緯度高海拔地理條件綜合影響下,形成了低緯高原季風氣候特點:(1)四季溫差小。較接近北回歸線,太陽輻射角度較大且變化輻度小,形成年溫差小,四季不明顯的氣候特點,“四時之氣,常如初春,寒止于涼,暑止于溫”,四季溫差不大;(2)干濕季分明。大理州冬干夏雨,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干季雨量僅占全年降雨量的5~15%,夏半年(5~10月)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5~95%;(3)垂直差異顯著。全州由于地形地貌復雜,海拔高差懸殊,氣候的垂直差異顯著。氣溫隨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雨量隨海拔增高而增多。河谷熱,壩區(qū)暖,山區(qū)涼,高山寒,立體氣候明顯;(4)氣象災害多。由于季風環(huán)流的不穩(wěn)定性和不同天氣系統(tǒng)的影響,大理州氣象災害較多。常見的氣象災害主要有干旱、低溫、洪澇、霜凍、冰雹、大風等。
大理屬高原型季風氣候,沒有明顯的嚴冬酷暑,四季皆宜旅游。但夏秋之交雨后氣溫下降很快,當?shù)赜小耙挥瓿汕铩钡恼f法,因此那時來大理旅游的游客最好帶上幾件秋衣,以防著涼。
不過正如一首歌里唱到的那樣:“大理三月好風光”,春季,無論是前往大理古城,或是登蒼山、游洱海都是再適合不過的了。
三、大理四絕中的“風花雪月”,分別指?
大理四絕——風花雪月
下關風
《大理縣志》載,“由于平陽地面恒熱氣漲上升,而十八溪澗冷空氣時來撲之,又有西南方四十里箐之多數(shù)冷空氣至下關,為東山所阻,亦時時輸入此平陽地面,亦復四周皆山,諸空氣旋轉其中,一時不能騰空而散,互相博擊,其狂如虎,拔木傾舟,有自來也?!碧貏e是市區(qū)下關,冷空氣流速快,風吹得特別猛烈,時速達12~14米/秒,最大時速達28米/秒,婦人騎車、步行或有掀倒之例。一年之中,大風有35天以上,故下關有“風城”之稱。
關于下關風,還有這樣兩個動人的故事。傳說有一個白面書生與一位美麗的姑娘相愛,引起了南詔國王的不滿。詔王就命羅荃法師把書生打入洱海。姑娘為救情人,向觀音菩薩要了六瓶風,想讓大風把海水吹干,救出書生。誰知風瓶才背到天生橋,姑娘一不小心跌了一跤,以至打碎了五個風瓶。剎時間、狂風怒吼,一年四季風吹不斷,冬季尤為猛烈,后來人們就把下關叫作“風城”。又傳在很久以前,觀音化作一個老嫗,背著一個風瓶,經(jīng)過天生橋時,守橋土卒按照貫例要檢查過往行人的貨物。老嫗好言勸說不要檢查、士卒不聽。還沒等老嫗說明利害關系,就硬將瓶蓋打開、頓時風從瓶中沖了出來,一發(fā)而不可收。等士卒明白過來,老嫗早已不見了。從此,大風日夜不停地由天生橋吹向下關,故名“風城”。
上關花
相傳上關有棵“十里奇香樹”,花大如蓮,香味勝過桂花,顏色呈粉白色,結的果實黑而堅硬,用作朝珠,故又稱為“朝珠花”。據(jù)《大理府志》載:“……花樹高六丈,其質似桂,其花白,每朵十二瓣,應十二月,遇潤月則多一瓣,俗以仙人遺種,在大理府和山之麓,土人因以其地名之?!贝嘶ǚN于何時,已不可考。只知道在元朝至正年間,花開得很好,年年開、月月開,濃郁的香味散溢百步之外。后已絕種,傳說是由于鮮花怒放時,觀者云集,一些貪官污吏借觀花而敲詐勒索當?shù)匕傩?,百姓叫苦連天,只好暗中把花弄死。但直到今日,白族人民愛花、養(yǎng)花已成習慣,而且花卉繁多,四季飄香。
蒼山雪
主要是指點蒼山山頂一年四季不化的積雪景象。蒼山的馬龍峰、玉局峰、雪人峰、中和峰,即使在夏季也是白雪皚皚、銀裝素裹。關于蒼山的雪景有這樣一個故事:相傳,古時候有一瘟神來到大理壩子想殘害百姓。這時,有兄妹倆為使人們免遭瘟疫,到觀音那里去學法,歸來后,就用法術把瘟神趕到蒼山頂上,用大雪把瘟神凍死。兄妹倆亦在蒼山雪人峰上變成雪神,永遠鎮(zhèn)住了瘟神。從此,蒼山就有了千年不化之雪。
洱海月
傳說天上有一位仙女羨慕人間生活,下凡來到洱海邊與一漁民青年成婚。她看到漁民打魚困難,就把自己帶來的一面寶鏡放入海底,把魚照得一清二楚,好讓漁民打到更多的魚。
后來,那面寶鏡在海底變成了金月亮,這就是洱海月。每當月出,行近洱海之濱,仰望天空,玉鏡高懸,俯視洱海,地溺銀濤,水光接天,萬頃芒然,一個明晃晃的月亮在海中隨浪飄搖,令人驚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