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停在一條沙塵滾滾的公路上,公路的一旁立著個可有可無的,介乎于破舊與不破舊之間的門,就是傳說中的伊嶺巖入口。在導游的帶領下我們穿越了一個人造的(就是各種造假的人造景點)壯族山寨?;旧暇褪锹犅爥迅?,看看壯族表演之類的,值得一提的是看到了一尊小得瑟的“壯鄉(xiāng)財神”,果然每個民族都不能缺錢~山寨的盡頭自然是伊嶺巖,伊嶺巖位于武鳴縣境內(nèi),距南寧市郊18公里,是一座典型的喀斯特巖溶洞。因坐落在伊嶺村而得名,又名“敢宮”(壯語),意思是宮殿一樣美麗的巖洞。據(jù)地質學家推斷,形成于一百萬年前。伊嶺巖洞窟位于梁滿山腹中,原為一段地下河道,因地殼上升而成洞。巖洞狀若海螺,深45米,面積2.4萬平方米。洞分三層,曲折迂回,變化無窮。洞內(nèi)已開辟八大景區(qū),100多個大小景點。因為是深秋,洞里已經(jīng)沒有什么水分,但悶熱的程度卻絲毫沒有減少,越是走到深處這種感覺就越甚。好玩的是我們就像是被幼兒園阿姨帶出去秋游的小朋友,導游阿姨一會兒指著遠處燈影明滅的地方告訴我們那是孫悟空在偷蟠桃,一會兒讓我們拼命抬頭去看一個不存在的劉三姐。
最后去到一個據(jù)說是伊嶺巖最漂亮的景點,我們得到一個驚喜——免費拍照,而且即影即有。帶著這份驚喜出了洞又迎來另外一個驚喜,那即影即有的照片只比拇指大一點點,不過有提供放大的服務,15元一張,于是旅游團的朋友們瘋狂地掏腰包買單。